得了天花之后的顺治
综上所述:顺治确实出家了,但是为期只有八天,顺治最后是病死的,死于天花。
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大清王朝第二位皇帝,清朝定都北京后的第一位皇帝。他是清太宗皇太极的第九个儿子,生母为孝庄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出生于沈阳故宫永福宫。
福临六岁登基,无法亲政,由皇叔多尔衮辅政。
顺治七年(公元1650年),多尔衮去世。次年,福临只得提前亲政。
福临是个少年天才,这一年,他虽然只有十四岁,但在坐殿上指挥诸将,旁若无人,俨然就是一个老成持重的成年人。
福临看过《资治通鉴》以后,特别推崇朱元璋的治国才能和理念,给死于国难的崇祯皇帝立碑。并亲自到思陵失声痛哭,说:“大哥大哥,我和你都是有君无臣啊!”
顺治皇帝虽然年轻,但一开始治理国政就表现出一种思虑周密、深谋远虑的明君风格,受到各个阶层、各个集团的赞扬。他用他的行动证明,他已经不再是一个傀儡,不再是那个唯唯诺诺、任人摆布的小孩子了,在处理政务方面,他也表现出与他年龄不匹配的惊人的判断力。
面对当时风起云涌、此起彼伏的抗清高潮,福临采取“抚重于剿”的策略,后来局势逐渐好转,为统一全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顺治十年(1653年)为恢复战乱后的农业经济,设立兴屯道厅,推行屯田垦荒,使濒于绝境的农业生产开始有了转机。
在经济好转情况下,顺治帝一边惩治贪官污吏,幽禁阿济格,贬黜死去的多尔衮,处死刚林、祁充格,杀掉固山额真、谭泰-----一边大力任用汉官,身体力行地选拔德才兼备的官员,提高了官僚机构的办事效能。 到顺治末年,全国的领土基本得到统一。
后人提起大清王朝,往往十分推崇康熙、雍正、乾隆三位皇帝,其实,真正为大清王朝奠定坚实基础的,正是这位顺治皇帝福临。如果没有福临,康乾盛世绝不会出现。在这个意义上,福临是清朝开国时的关键君主,在清朝历史上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决定性作用。
福临是个刻苦学习,励精图治的帝王。在研读典籍中,他对孔子、朱元璋以及朱由检发生了极大兴趣。他从这几位人物的思想活动中,悟出了许多治国安民的道理,形成了他独特的治国理念。他很想有一番作为。
顺治九年(1652年),福临敕封关羽为“忠义神武关圣大帝”,神化了关羽的忠义。推进满汉融合,忠孝节义,重用汉人,缓和了民族矛盾。
只可惜天不假年,让他英年早逝,他的许多治国安邦理念成为泡影。
顺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顺治帝去世,终年24岁。葬于清东陵之孝陵。根据他的遗诏,第三子玄烨(即康熙皇帝)继位。
关于顺治皇帝的去世原因,历来有很多种传闻。
第一种说法,死于天花
顺治十八年(公元1661)正月初二,顺治帝福临安排吴良辅出家为僧。这天他亲临悯忠寺观看吴良辅出家仪式。归来的当晚即染上天花,发起高烧来。
他病体沉重,预感到大限将至,初六日深夜急召礼部侍郎兼翰林院掌院学士王熙、原内阁学士麻勒吉入养心殿,口授遗诏,交待后事。
王熙、麻勒吉二人退至乾清门下西围屏内,以初七一天的时间撰拟遗诏。他们写好遗诏后,进呈顺治帝福临御览。福临不满意,让他们修改。
故此,两人又修改了两次,一共三次进呈给皇上预览,皇帝三次亲自斟酌,到了晚上以后,遗诏才定了稿。就在这天夜里晚些时候,顺治帝福临就与世长辞了。
福临晏驾后,麻勒吉及侍卫贾卜嘉二人手捧遗诏去奏知皇太后,接着又向诸王贝勒、贝子、王公、大臣、侍卫等人宣布。遗诏立八岁的皇三子爱新觉罗·玄烨为皇太子,继帝位,命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为辅政大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