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都有一套方法论,面对新的问题,先套用方法论,然后才会得出结论。
举些例子,你的想法有没有与此相同呢?
- 他会列出一个需要调查了解的表格,比如说:桥长度、牛身长、有没有其他资金、牛的种类、桥是的材质等等,他需要更多信息,才能决定如何让牛过桥,不同的信息条件,通过的方案也不同。比如:桥长短于牛身,一步就过去了;如果时间没有要求,可以把牛饿到700KG等等;
- 他会先调整市场的真实需求,然后再组织人员进行项目论证,再具体实施,比如说:他调查了解到是要卖牛肉,然后组织人员论证:怎么操作即能牛肉分块过桥,又能保障成本、鲜嫩程度等等;最后制定详细的操作计划。这类思维,多是产品经理、项目经理。
通过例子,可以明显感觉到这类思维里:先是有一套方法论,然后依次来调查,再生成方案。
单从以上三种类型的思维分析,虽然没有标准答案,但有对你答案进行评价的标准,评价你是否符合岗位要求,或者你的明显思维特质。
这就是出题人的良苦用心。有人会说:这也具有一定的偶然然,无法给人做出准确的判断。
这个担心是正常的,所以要说明白是:这只是华为面试中的一个题目而已,假设考量你的标准总分是100分,这个题目可能只是5分或10分而已。
这些测评题目的意义,不容小觑
世界上的知名的公司,一般都会设计类似的题目来辅助招聘面试,让企业能够对人才有一个更全面的认识与判断
越是大型、正规公司,面试越更倾向于科学了解面试者,而非面试者个人判断,这是具有科学性的。经常会有人爆出一些奇怪的测试题,每年可能也会更新。
通过这类开放型,没有明确标准答案的问题,可以让应聘者自由发挥,更容易体现应聘者的真实情况。
还有一些类似的问题,你看到过没有?也欢迎探讨,发现更多神奇:
- 如何用一分钱买瓶可乐?
- 如何把一瓶矿泉水卖到300元?
- 如何把一双高跟鞋卖给美人鱼?
- 为什么下水道的盖子是圆的?
- 中国有多少辆汽车?
- 顾客在店内寻求帮助,此时收银台上只有你一人,你会怎么做?
还有很多类似的问题,因为每个人的思维习惯、方式不同,所以答案也不同。所以通过答案,可以看到你的思维倾向性,这对于面试者了解应聘者非常有意义。
写在最后,永远在探索自己的路上,才是对自己的负责。

这样的题目有意义吗?这是很多人在看到类此题目的第一思考。其实,你有没有发现:人最难的一件事,就是正确的对自己认知与评价。
认识自己很重要,但准确的认识自己也很难,往往会存在较大偏差。我们以为的“自己”也不一定是“真实的自己”。
大多数人会认为自己在各方面的水平都优于平均水平,这种“优于平均效应”并不符合实际情况。自我认知领域同样如此,很多人认为自己非常了解自己,其实不然。
达克效应也适用于此,即能力越弱的人,自我感觉越是良好。越是对自我没有认识的人,越是以为自己了解自己。
通过一些开放式的测评工具与方法,才方便我们正确地认知自己,以便做出调整。
有心的朋友,可以网上搜索,或通过专业机构进行一些有效测评。
你还有什么奇妙的想法呢?
没有标准,但回看自己的答案,你可能会对自己有一个不同的认知。关键就是你要写下来,说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