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此,楚国北方门户大开,这就是著名的垂沙之战。
到此时,楚怀王才幡然醒悟,之前的一切都是秦国设下的骗局,如今的楚国已然成为砧板上的肥肉,任人宰割。他突然想起了屈原,于是连忙将屈原召回了郢都。
屈原奉旨返回郢都后,楚怀王亲自接见了他,他细细地端详了一会屈原,只见他面容枯槁,身形消瘦,已然没有了之前的意气风发。
他为自己之前对屈原的误解而悔恨不已,希望屈原能留在郢都,再为楚国效力。只是希望屈原能在朝堂上给他这一国之君留点颜面,不要再公然顶撞。
屈原见楚怀王真心挽留,便勉强答应了。
屈原深知,楚国如今危在旦夕,而秦国的国力已经远超其他六国,若是单打独斗,定不能与秦国抗衡,为今之计,只能与齐国求和,组成合纵联盟,威慑秦国。
这次,楚怀王没有再反对。
公元前300年,屈原为楚国重新制定了外交政策,向齐国求和,将太子熊横送到了齐国做人质,换得了短暂的和平。
之后的五年里,楚国得以休养生息,而屈原也在郢都安稳地生活了五年,他希望能凭借自己的努力来拯救楚国已经衰弱的颓势。
然而,一切都已经晚了。此时的秦国已经强大到无所忌惮,随意欺凌其他诸侯国。为了防止楚国再次与齐国结盟,秦国先后两次出兵伐楚,斩杀两万楚军,攻占八座城池。
秦国此举,是为了再次逼迫楚国与齐国决裂。
公元前299年,正当楚国被秦国打得毫无还手之力的时候,楚怀王突然接到了秦王的书信,请他到秦国协商秦楚永世友好的办法。
屈原认为,这又是秦国的诡计,胜利者求和,自古未有,他极力反对楚怀王去秦国。
可是熊子兰却认为,楚国实在是得罪不起秦国了,若不是太子熊横一气之下杀了秦国的大夫,秦国也不会派兵攻打楚国,这一切终究是楚国理亏。
就在此时,宠妃郑袖也楚怀王前去秦国。在两人的一番劝行之下,楚怀王这才打定主意,前往武关会谈。
楚怀王主意已定,任屈原如何劝说,也无济于事。其实,楚怀王已经知道此次去武关凶多吉少,可他身为楚国国君,一再决策失误,他不想再看到无辜百姓遭殃,想去武关碰碰运气。
楚怀王在满朝文武百官的注视下,登上了马上,车队缓缓离开,屈原看着远去车队,内心久久不能平静,他想,这一次大概就是永别了。
事实正如屈原预料的一般,楚怀王刚到武关就成了秦国的阶下囚,虽然他好色昏庸,但也不失为一位血性的君主,任凭秦王如何逼迫,他都始终不愿割让巫郡,黔中郡。
三年后,楚怀王在秦国病逝。
楚怀王去世后,太子熊横继位,史称楚顷襄王,熊横登上大位后,将弟弟熊子兰提拔为楚国令尹。大权在握的熊子兰与屈原之间的冲突日益激烈。
公元前296年,在熊子兰的谗言之下,楚顷襄王迁怒于屈原,再次将他流放。
离开郢都的那一日,屈原失魂落魄,二十岁驱逐秦军,二十二岁被楚怀王破格提拔,一君一臣,互相信任,那是多么美好的时光,他的一腔热血只为报效国家。
可如今,楚怀王客死异国,如今的楚王听信谗言,将他驱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