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这两点,朱棣在造反之前就得好好想想,天下民心都不在朱棣这,而且从历史上可以看出,朱朱允文心肠软,朱棣才勉强赢了,如果马皇后还在,借一百个胆给朱棣,他都不敢有所谋反之举。
(朱棣剧照)
马皇后如果还在,朱棣起兵就是谋逆之举,同时或许连削藩都不会实施,因为马皇后可以掌控全局。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其实我们更应该先搞清楚马皇后是谁,她有什么能耐阻止朱棣造反呢?其次我们还需要搞清楚朱棣为什么要造反?最后还需要明白为何朱棣造反能够成功?
如果以上问题都弄清楚了,那才可以对这个问题进行一个准确性的回复,所以接下来,我就带大家从这3个方面来深入了解一下靖难之役。
一、马皇后何许人也?
马皇后(1332—1382年),“有智鉴,好书史”,大约在1352年左右被义父郭子兴许配给朱元璋,后来在1368年朱元璋登基成为皇帝后,她也水涨船高成为马皇后。
马皇后主要的功绩就是帮助朱元璋处理好后宫事情,她“讲求古训”,在后宫治理方面是个能手,除了后宫治理之外,马皇后还有最大的优点就是给朱元璋做些提醒,防止朱元璋滥杀无辜。
比如朱元璋为了保住朱家江山,肆意杀戮功臣时,马皇后就多次建议朱元璋不要继续杀戮,朱元璋也还是听取了一些马皇后的建议。直到1382年马皇后去世之前,还依旧叮嘱朱元璋要“求贤纳谏,慎终如始”,并愿“子孙皆贤,臣民得所”,《明史》中对马皇后的评价是“母仪天下,慈德昭彰”。
纵观马皇后的一生,我们根据客观事实而言,其实她就是一个贤内助,对于权力的控制,她并没有什么建树,要说她活着,顶多也就是给皇帝朱允炆提些任用贤臣以及听取纳谏的建议,至于权利本身,还是掌握在朱允炆手上,因为马皇后从历史资料而言对权利并不感兴趣,也不会像武则天一样让朱允炆成为傀儡皇帝自己掌权。
单纯从马皇后的生平事迹以及能力而言,她对于控制朱棣或者靖难之役并没有什么决定性作用,换言之,也就是说即使马皇后在世,靖难之役一样要发生。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接着往下看。
二、朱棣为何造反?
朱允炆原本是朱元璋大儿子朱标的第二个老婆生的孩子,朱元璋登基之后将朱标立为太子,可惜朱标太早就去世,去世后朱元璋才把朱标的第二个老婆扶正成为太子妃,然后立嫡孙子朱允炆为太子。
朱元璋这个操作,其实我是无法理解的,他的儿子朱棣,在朱标以及前三个哥哥相继去世之后,按理来说就是最年长的,而且朱棣战功赫赫,没有理由不立朱棣为太子,朱元璋的做法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也就让朱棣以及其余儿子都在内心有些许不满,只是不敢说而已。
后来朱元璋于1398年去世,朱允炆登基成为皇帝,这个年轻的皇帝史称建文帝,可是由于年龄太小,而且朱元璋只给他留下“三文一武”大臣来辅佐支持朱允炆处理朝政,可以说难度系数较大。
朱允炆没有贤臣相伴,自己还急功近利,一上任没有几天就开始削藩,对他的叔叔们权利进行限制收回,他的做法还相当残忍,先后将周王以谋反之罪直接贬为庶人,发配云南、齐王也是谋反,废为庶人、代王被废、湘王更是被逼得举家自焚。
削完这些之后他还打算继续削岷王、燕王朱棣,他的手段残忍,没有留下丝毫余地,已经彻底引起各地藩王反感,可是朱允炆还没有自知之明。
轮到朱棣的时候,原本朱棣也没有想造反,可是他派人收回了朱棣北平的兵权,还把朱棣的燕山三护卫严密控制,朱棣一看形势不对,再看看那些兄弟的结果,最终朱棣也是综合利弊不得已而谋反发动靖难之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