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文帝究竟是什么下场?是失踪还是自杀?历来众说纷纭。
依笔者看来,朱棣既然精心策划了金川门之变,又岂会对皇帝的结局没有任何预案?不管是“自杀”还是“被自杀”,朱允炆一定是死在了奉天殿的那场大火之中。皇帝死了,皇后、皇子该怎么处置?朱棣素来以残酷著称,他是将他们彻底斩草除根了吗?
孝愍让皇后
马氏,光禄少卿马全之女,洪武二十八年(公元1395年)十月十三日册为皇太孙妃。
建文帝朱允炆,懿文皇太子朱标次子,洪武二十五年(公元1392年)九月册封为皇太孙。朱标一共五子,其中长子朱雄英和第三子朱允熥乃皇太子妃常氏所生,次子朱允炆、第四子朱允熞和第五子朱允熙乃皇太子继妃吕氏所生。

马皇后剧照
作为一个庶子,朱允炆原本应该没有想过自己会成为帝国的接班人。但随着他的嫡母常氏和长兄朱雄英相继去世,生母吕氏又从次妃被提拔为继妃之后,朱允炆心中燃起了夺嫡的欲望。而在父亲朱标去世之时,朱允炆哀痛欲绝的表现也感动了祖父朱元璋。经过通盘考虑,老皇帝不但放弃了太子元嫡朱允熥,还将其舅公凉国公蓝玉、舅舅开国公常升等武将勋贵全部处死。
光禄寺和大理寺、太常寺、太仆寺和鸿胪寺一起被称为“明代五衙门”,大体来说就是给皇家的祭祀和国宴提供后勤保障的机构。光禄寺设卿一人,从三品;少卿二人,正五品。换句话说,为了防止外戚干政,朱元璋为朱允炆选了一位这位出身并不高的皇太孙妃。
洪武三十一年(公元1398年)闰五月十日朱元璋驾崩,皇太孙朱允炆即位,改明年为建文元年。建文元年(公元1399年)二月,皇太孙妃马氏被册封为皇后。
建文四年(公元1402年)六月十三日,朱棣麾下的靖难大军由金川门杀入京师。从各方面史料来看,不管朱允炆之死是否存在争议,这位明朝第二位马皇后肯定是死在了大火之中。
四年六月,城陷,崩于火。—《明史卷一百十三·列传第一》
谷王橞及李景隆叛,纳燕兵,都城陷。宫中火起,帝不知所终。燕王遣中使出帝后尸于火中。—《明史卷四·本纪第四》
帝见而大恸,急命举火焚大内。皇后马氏赴火死。—《明史纪事本末卷十七·建文逊国》

朱允炆剧照
朱棣即位之后没有给建文帝朱允炆上谥号和庙号,自然也就没有追谥马皇后。一直到明末崇祯帝朱由检在北京自尽殉国,小福王朱由崧在南京登基称帝之后,为了凝聚江南文人士子的人心,南明朝廷为朱允炆上庙号为惠宗,追尊为嗣天章道诚懿渊功观文扬武克仁笃孝让皇帝,马皇后则被追尊为孝愍温贞哲睿肃烈襄天弼圣让皇后。
恭愍太子
朱文奎,马皇后嫡长子,生于洪武二十九年(公元1396年)十月三十日。在大明王朝276年的历史中,朱文奎是绝无仅有的一位皇曾孙。能够看到自己的曾孙,按理说是一件值得庆贺的事,但史书中却说朱元璋对朱文奎的出生并不高兴。这到底是历史真相,还是朱棣篡位后恶意抹黑,也就见仁见智了。
甲寅,皇曾孙文奎生,皇太孙允炆长子也。上曰:“十月,数之终,又生于晦日。”命内庭勿贺。—《明太祖实录卷二百四十六》

朱棣剧照
建文元年二月,朱文奎被册封为皇太子,时年仅4岁。作为朱允炆之下的第二号人物,靖难大军入城之后,朱文奎竟然在乱军之中失踪了。当然按照某些野史爱好者的说法,朱文奎与父皇朱允炆兵分两路出逃,他的最终落脚点是在湖广永州新田县。此说是真是假,读者可自行分辨。
燕师入,七岁矣,莫知所终。—《明史卷一百十八·列传第六》
南明时弘光帝追封朱文奎为恭愍太子。
润怀王
朱文圭,马皇后嫡次子,生于建文年间。宫中大火,父皇、皇兄失踪,母后殉国之际,这位皇子年仅两岁,连话都说不清楚。据说他见到朱棣后拉住这位叔祖的衣袖,嘴里含糊不清地说着“饿”,让永乐皇帝起了恻隐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