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为什么要杀死清朝首富胡雪岩,而胡雪岩又有多恨李鸿章,才会说下胡李不通婚?
很多商界大咖,基本都是靠着政策红利发家的,但这些企业家很容易误以为是靠自己的能力,于是开始“膨胀”了,不懂得居安思危。
殊不知,在你虚弱之时,只要贷款给你卡住,政策稍微打压一下,就能在顷刻间将你打回原形。
商业文明得以延续的根本,除了对信用和契约精神的敬畏和遵守之外,居安思危,守住本业,做精做实,才是王道。
1885年11月,贫恨交加的胡雪岩已经病入膏肓,眼看就要不久于人世,他将家人召到病榻前,立下了3道遗嘱:“一是后人不要经商;二是后人不得从政;三是胡李不通婚。”
胡雪岩之所以如此痛悔地说下这些话,自然和李鸿章有着莫大的干系。那么他们之间究竟有什么过节呢?
(胡雪岩剧照)
这事得从胡雪岩经商之路开始说起。
胡雪岩出身贫穷,年少失父,不得不早早出外谋生。他手脚勤快,做事踏实。虽然吃了不少苦,但运气不算差,为什么这样说呢?
原来,胡雪岩19岁的时候到阜康钱庄做学徒,掌柜见他是个好小伙,想到自己膝下无子,无人送终,于是视他为亲子,让他承继了钱庄。
胡雪岩虽然有个钱庄经营,但由于实力不丰,生意颇为惨淡。很快,胡雪岩就遇到了一个能让他掘金的人。
这个人就是浙江巡抚王有龄。
王有龄是官家子弟,年少时,家中便替他捐了一个“候补盐大使”的官缺。不过由于家道败落,没钱疏通关系,因此他一直就候补下去了。
胡雪岩和王有龄结识后,为了帮助王有龄实现效力国家的抱负,将钱庄里本就紧张的银子挪了500两给他,让他去官场运作。
靠着胡雪岩这500两银子,王有龄终于出仕为官。由于他干练廉明,在地方上干出了政绩,所以他很快就累迁为浙江巡抚,成为一方大员。
王有龄知恩图报,对胡雪岩的钱庄大力支持。
随着王有龄的官越做越大,胡雪岩的生意也越做越大。
到太平军攻打杭州时,胡雪岩的钱庄不仅遍地开花,药店、茶叶、布匹等他也无不涉猎。军粮漕运等,也都由他来经手买办。胡雪岩也因此在江浙商圈里,名声很大。
然而,随着太平军锐不可当的攻势,尽管胡雪岩投桃报李,不断从上海、宁波购入军火,帮助王有龄抗击太平军。但是由于孤军无援,眼见杭州城破,王有龄绝望之下,以身殉城而死。
(左宗棠剧照)
随后,在曾国藩的引荐下,湘军将领左宗棠被委任为浙江巡抚,并负责督办军务。
为了获得左宗棠的信任,胡雪岩筹集了大批粮草,主动找上门劳军。
胡雪岩的慷慨,给左宗棠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左宗棠也正需要得到地方有影响力的人士的支持,有影响又多金的胡雪岩,是再合适不过的人选了。
一来二去,二人便引为莫逆之交。收复杭州后,左宗棠给胡雪岩派了个总管的职务,让他负责一些战后重建等工作。同时,还将来往的军饷、钱粮都存在他的钱庄上。
胡雪岩虽然失去了王有龄,但左宗棠却让他的生意不仅没有丝毫受损,反而大获其利。
对于左宗棠的好意,胡雪岩也报之以琼浆。在与外国人经商往来的过程中,他处处留意,招募外国军事专家,为胡雪岩训练了一支武器装备先进的常捷军。
靠着这支常捷军,左宗棠在攻打太平军的时候,屡战屡胜,很快就收复了杭州附近的失地,因此朝廷对他赏赐不断。
胡雪岩在左宗棠的支持下,很快,他的商业帝国不仅垄断了江浙一带的生意,还依靠湘军势力,把商铺钱庄开出了江浙一带。也正是这段时间,让他快速积累了2千多万资金,成为清末首富。
胡雪岩并非一毛不拔的铁公鸡,他除了支持左宗棠的工作外,还在地方上做慈善事业,比如设粥厂、义垫、善堂等,缓解无以为继的老百姓的困苦。这样一来,左宗棠管理的江浙一带,虽然受战乱影响,损失很大,但百姓闹事者却很少。
胡雪岩也因屡有善举,百姓对他非常感恩,他的信誉也得到了商人们的认可,生意愈发红火。
左宗棠很感激胡雪岩为他做的一切,特意为他向慈禧表功。慈禧听闻后,对胡雪岩赞不绝口,为了树立榜样,让更多的商人学习胡雪岩。慈禧特意授予他江西侯补道的官职,同时还赏了他一件黄马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