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陀禅寺即今普济寺初建于北宋神宗赵顼元丰三年(1080),称宝陀观音寺,后几经兴废。清圣祖玄烨康熙三十八年(1699)三月,重建大殿,并赐:“普济群灵”寺额,故名。现存大殿为清世过胤祯雍正九年(1731)奉敕重建,高6丈余,广14丈,纵8丈余,殿上有佛像伟大妙严,两旁塑三十二妙应。钟、鼓楼各一。大铜钟重7000斤,清仁宗嘉庆十二年(1807)铸。青铜大鼎炉一只高420厘米,供千余人食用,大铜锅三口。有殿阁堂庑200余间,为山中供奉观音大士之主刹。规模宏大,建筑雄伟,占地14000平方米,有殿宇9座,楼阁12座,堂屋16座。中轴线上有天王殿、圆通宝殿、藏经楼、方丈殿等。寺前有海印池,亦称莲花池。池中正对山门有八角亭、御碑亭。御碑为清雍正(1723——1735)间立。寺东南有多宝塔,西南有石牌坊。
普济寺又称前寺,即由日僧首创“不肯去观音院”,宋神宗元丰三年朝廷钦命在普陀山建寺,敕名“宝陀观音寺”,南宋宁宗赵扩嘉定七年(1214)赐“圆通宝殿”额。明太祖朱元璋实行海禁,洪武十九年(1386),信国公汤和奉命焚寺遣民,迎大士像供于郡东栖心寺(即宁波七塔寺)。明世宗朱厚熜嘉靖三十二年(1553)复内迁。明神宗朱翊钧万历三十三年(1543)拨款重修,扩充寺宇,并赐额“护国永寿普陀禅寺”。清圣祖玄烨康熙四年(1665)遭荷兰人入侵,殿宇遭毁,康熙二十八年(1689)春,定海总镇黄大来奏请兴修,于康熙三十八年(1719)再次拨款修寺,并赐额“普济群灵”。
普济寺自日僧惠萼于唐宣宗大中十二年(858)佛教开山于不肯去观音院,真歇禅师开宗于南宋高宗赵构绍兴元年(1131),以及元代的孚中、清代的潮音、民国初的了余诸住持,均曾“丕振宗风,广布玄化”而留名佛界。天王殿四大天王、大圆通殿观世音主像高6.5米,及三十二应化身佛像,由民间艺术家余振辉主持多人塑绘,亦留寺之史册。所谓“三十二应”化身,据《楞严经》卷六载,观世音菩萨为拯救苦难众生,能示现三十二种应化身形,即佛身、独觉身、缘觉身、声闻身、梵王身、帝释身、自在天身、大自在天身、天大将军身、四天王身、四天王太子身、人王身、长者身、居士身、宰官身、婆罗门身、比丘身、比丘尼身、优婆塞身、优婆夷身、女主身及国夫人、命妇大家身、童男身、童女身、天身、龙身、药叉身、乾闼婆身、阿修罗身、紧那罗身、摩㬋罗迦身、人身、非人身。其中二、三重复,十、十一、二十一,皆为集合身而非一身。
可见观世音形象变化无穷,画成男性、女性亦是观世音形象变幻而已。观世音发誓要利益一切众生,于是长出千手千眼,称千手千眼观音,手中有眼,眼中有手。佛教有《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为证也。
我站在大殿内佛像前,身左侧看到关公站立塑像,但塑像很小,很感奇怪,儿时在家乡“老爷庙”所供关公、岳王塑像却与此殿佛祖一样高大的。疑惑间,身旁走来一个身个也不高的男青年,便指关羽像问其怎么回事?答称“关公归佛”。
此青年姓蔡,年25,从辽东千山来,是东北“老乡”。蔡自述8岁跟祖父学骨科,现已精研成专家;14岁谈恋爱,对象比他大二岁,长得美丽,18岁生一孩,现已7岁。一公安局干部家有一青年比蔡大两岁,欲娶为妻,带那孩子也愿意,但未成。后此女嫁到别家,而蔡被送去劳动教养。蔡释放出来想出家为和尚,到千山投师,还在一部千山记录电影中充当小沙弥在庙山门迎客。蔡欲远游,其师写信介绍到了舟山普陀山,不过他爽言此地寺院请警察搜查他一次,只查有医书,别无犯律之物。蔡又透露说,可否到我居地避避风?
路上,寺庙卡车远处驶过,蔡遥呼师父,车上有人应声并招手。
普济寺西有西天门,是一座天然石门,乃两石对峙,中豁如门,另一石横架二石之上,上刻“西天法界”四大字。过石门沿山路可直上达摩峰,亦称罗汉石。石峰北面刻有“赢洲界石”四大字,赵孟頫题,赵为元大书法家。西天门西北有梅福庵、盘陀石、二龟听法石、观音洞。西天门下边有盘陀庵,内有古樟树,已活800余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