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诗说史:古人怎么过清明?除了祭祀与踏青,还有更多玩法
南唐末代君主李煜,是个文人气质很浓的皇帝,精书法、工绘画、通音律,诗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其词语言明快、形象生动、用情真挚,风格鲜明,在晚唐五代词中别树一帜,对后世词坛影响深远。在某年的清明时节,就写下了一首惜春伤时之作——《蝶恋花·春暮》:
遥夜亭皋闲信步。才过清明,渐觉伤春暮。数点雨声风约住。朦胧淡月云来去。
桃杏依稀香暗渡。谁在秋千,笑里轻轻语。一寸相思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
时节已过清明,桃杏芳香依然。小雨之后,淡月朦胧。信步亭皋,忽闻秋千架上,笑语轻盈,勾起了心中的万缕相思。此词通过作者暮春夜晚漫步时所见的景色,表达了作者起伏扬抑的伤春、相思情怀。全词以清景无限来烘托、暗示人物情感的变化,营造出一种深婉优美的意境。 这首词是典型的婉约词,是当时词风影响下的产物。虽无积极意义,但写景鲜明。写情真切,以景人情,情景交融,极其自然。而词中不用典故,语言浅近,读起来委婉动人。所以,此词在艺术表现上有它的特色。
再说说朱淑真,她不仅能诗,更工词。面对清明这个特殊的节日,她怎能无动于衷?于是,铺纸研墨,写下了一首《眼儿媚·迟迟春日弄轻柔》:
迟迟春日弄轻柔,花径暗香流。清明过了,不堪回首,云锁朱楼。
午窗睡起莺声巧,何处唤春愁?绿杨影里,海棠枝畔,红杏梢头。
朱淑真是中国宋代著名女词人,与李清照“差堪比肩”,并称“词坛双壁”。其虽家世显赫,婚姻却十分不幸,她又是一个多愁善感的人,多才多艺的她只能将愁思寄予词的写作。这首词写的是一位闺中女子(实际上是作者自己)在明媚的春光中,回首往事而愁绪万端。词通过春景的描写,婉转地抒发了惜春之情。全词率性凄清,清空柔媚,感情真挚,情韵俱胜,此词正是其词风格的写照。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惜时》)。”清明过也春将尽,时光匆匆不忍停。人生并不漫长,时间才是最为宝贵的财富,千万不可轻抛。
结语:清明节可以互祝快乐吗?
清明节可以互祝快乐吗?如前文所说,有部分读者认为,清明节是不可以互祝快乐的,理由是清明节的主要活动祭祖、扫墓庄重、肃穆。同时,这两者与死亡、鬼神有关,“快乐”这种态度是不可取的。其实,自古以来,清明时是可以互祝“清明节快乐”的,相较而言,“不能说清明节快乐”,是近几年才冒出的说法。之所以有争议,是因为人们对清明节的内涵了解不够深。
清明节的内涵是什么?《淮南子·天文训》有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