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借用Cyclingabout网站的统计结果,长途大佬们使用的两种轮径所占的比例如上图。26er确实胜出不少,说明这个世界上,26er还是最普及的轮径。
这里想说明,国内常见的争论焦点是:
1,26er通过性没有700C好----我实在是不知道,究竟有多少长途旅行路线是需要多么高强的“通过性”。即使是无人区路线或者国道省道修路需要通过性,那也是29粗胎来实现的,跟35C,38C这样的外胎没有多少关联。更何况,26轮径也是有4.0雪地胎的,通过性一样超强。
2,700C爬坡累----改变盘飞齿比搭配不就行了?
3,700C巡航更快----可能很多人没见过700C被406小轮一路拉爆的场面吧?
还有一种观念就是,700C的配件,小地方很难找到,比如内胎,比如辐条,这倒是很现实的问题。不过,就国内旅行的话,有着强悍的快递物流网络,并不是多么大的问题。
------------------------
综上所述,喜欢什么就用什么...这个争论的话题是最没意义了...
不过有两点是值得考虑的,从负重的角度来说:
*同等数量辐条的前提下,辐条短一些更有利;
*同等轮径的前提下,宽胎更有利
3. 平把(包括直把和燕把)OR弯把OR蝴蝶把
![](http://imgq8.q578.com/ef/0524/7ec21fec0c276015.jpg)
这里存在的争论主要有两点:舒适性,把位多样性
*在讨论舒适性之前,有个前提,这些不同的车把,对应着不同的架型,主要集中在上管等效长度这个数据上,同一个人,使用这三种车把,对应的上管等效长度是蝴蝶把 平把 弯把,换句话说,如果把立长度不变,在适合自己的弯把车上装平把,或者平把车上装蝴蝶把,都会导致不舒适。
反之,不管用什么车把,只要对应的车架上管等效长度是合理的,几何调整到位了,都是可以舒适的。
*再讨论把位多样性,其实,在这三种车把里面,蝴蝶把的存在意义,就是可以提供”多个把位“。但是实际上在长途骑行中,有两个可以改变自己上肢前倾角度的把位就足够了,蝴蝶把确实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但是缺点一大把,比如重量,比如操控力臂等,当然,很多人喜欢蝴蝶把的另一个理由就是把上有多个安装位...
*再来谈舒适性,可能这是大多数人选择弯把的理由,就是弯把的常握把位,对于人体来说是比较自然的状态,即拳心向内。但是这样的一个优点,换来的却是弯把的各种公举病,比如弯把和山地传动零件的兼容性,刹车拉线比的兼容性等等,从而导致,大部分使用弯把的旅行车,基本都会采用把端变速搭配吊刹或者公路线碟,选择面很小,且代价比较昂贵。比较典型的案例就是TREK 520以及近几年非常流行的SURLY LHT。
但是,最近几年碎石公路车(或者戏称为弯把山马)崛起,单盘以及公路碟刹夹器的日趋丰富,零件巨头的政策呼应,让弯把有了更为广泛的使用范畴。即是说,如果是轻装旅行,常规的耐力型公路车完全可以胜任,新秀的碎石公路车,也完全可以考虑。
![](http://imgq8.q578.com/ef/0524/23b670e48572120a.jpg)
![](http://imgq8.q578.com/ef/0524/5783360eb53d5587.jpg)
而对于平把来说,有一定后掠角度(比如12度),再加上有掌托和副把的ERGON把套,舒适性也是很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