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时,踏着改革开放的浪潮,富士康在深圳建厂,并招收了第一批流水线工人,王来春就是其中的一员。
这个出身于汕头农村,甚至连高中都没上过的打工妹,只身前往深圳打拼,花了十年时间当上富士康的课长,而后辞职,创办了立讯精密。
起初,凭借着和富士康的关系,立讯精密拿到了很多由富士康提供的苹果订单,但王来春的野心远不止于此。
站稳脚跟以后,立讯精密开始大肆收购和苹果有合作关系的企业,从2011年收购联滔电子为iPad生产连接器,到2017年拿下苹果AirPods耳机的整机制造代工,再到2020年通过收购纬创在江苏昆山的股份,成为中国内陆的第一家苹果代工厂,切入到iPhone的整机代工链里,如今,立讯精密已有七成业务跟苹果相关。
不过,立讯精密只是国内“果链们”的众多代表之一,从苹果供应商的名单方面来看,近些年中国大陆的供应商数量正在逐渐增加。不久前,苹果公布了2021财年主要供应商名单,在190家企业中,中国上榜91家,占47.9%,位列第一。其中,新增的中国大陆厂商有7家,包括闻泰科技、水晶光电、中科三环等。
数十年,大陆供应商已经成功支撑起“果链”的半壁江山。具体来看,目前,立讯精密已经成功拿下了AirPods、Apple Watch和iPhone的订单;而作为苹果AirPods第二大代工商的歌尔股份,也早在2010年就切入了苹果供应链,为苹果供应声学组件、有线耳机等。
借着苹果的东风,国产消费电子供应链迅速成长。如今,在中国生产一部手机,大到处理器,小到一颗螺丝钉,都能在国内找到好几家高质量的供应商。
苹果的订单需求有效地整合了国内供应链,而国内供应链在发育成熟后也反哺到了国产手机品牌上。华为、小米和OPPO等国产手机品牌借助供应链优势迅速崛起。据悉,在华为此前发布的Mate50上,射频芯片、滤波器等采用的都是国产元器件。
正是因为国内手机产业链的升级,才有了国产手机的底气。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会有人认为“如果没有苹果,也不会有小米的1999。”
可以说,苹果成功的背后,离不开中国消费电子供应链的影子,而中国的消费电子供应链完成从无到有的蜕变,苹果也同样功不可没。
不过,在库克这个“供应链管理大师”面前,“果链们”想要一劳永逸没那么简单,要想不被踢下牌桌,那就得遵守苹果的“游戏规则”。
02 苹果坐山观虎斗
苹果线下零售店曾是2017年世界上每平方英尺面积最赚钱的零售店,没有之一。
每到新款iPhone开售的前一天,黄牛和狂热的“果粉们”凌晨就会出现在苹果专卖店的门口,排起长队。
但在今年iPhone14系列新品的发售日上,谁也没想到iPhone14竟然滞销了。早上黄牛们还不惜加价疯狂扫货,而到了晚上,甚至倒贴钱都卖不出去,新机全砸手里了。
不可否认的是,苹果的吸金能力依然是同行中的佼佼者,但在全球消费电子下行的背景之下,即使是被寄予厚望的苹果,也无法避免被波及的命运。
美国投行杰富瑞(Jefferies)10月30日发布的研报指出,自10月24日开始的一周内,iPhone在中国的销量暴跌27%。
苹果的日子不好过,而寒意也迅速蔓延到了供应链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