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同时,降息和印钞催生的,并不仅仅是需求端的“次级繁荣”,它也会同时影响生产一端。
在需求疲软的时候,供给企业利润回报下降这是必然的事情。
当大水注入市场,上下两端流量同时激增,虽然老百姓有钱买商品了,但是商品的材料成本也上来了。
企业的利润率变化其实不大,甚至可能会下降。
此时企业生产投资回报率无法增长,除非你能研发出来具有高回报率的新兴商品,否则没有人愿意继续贷款进行生产投资。
假设:原先我的企业投资回报率12%,除掉所有成本以后还剩6%,一旦利率高于6%,傻子才去会贷款发展生产呢!
所以你要刺激老百姓消费,刺激企业生产,你就得降低利率进行通胀。
那么当利率下降至5%的时候,原先根本不被看好的旧有产业市场,就变得可以投资了。
短期内,新的工厂拔地而起,新的店铺开张营业,看起来经济是盘活了,但是这些盘活的“新经济数据”可全都是虚胖啊!
因为,你是靠降低利率,强行激活了那些本身已经被市场濒临淘汰的企业,他们靠的就是低利率的差额存活。
所以经济只要好转一点,你一旦把利率上调1%百分点,这些被刺激出来的企业就得集体嗝屁……
这也是为啥老美量化刺激一直不敢停,一停市场就死给你看的原因。
如此激活出来的经济,是以牺牲天花板上限为代价的续命猛药。
如果说平时的经济下滑是“掉血量”的话,货币刺激过后那可就是“减血量上限”了。
美国佬能这么干,因为他依然还是世界第一大结算体,能够让别人帮自己分担一部分。
此时只要喝着别人的血,硬顶着刺激等待新的商品市场激活,他就能挺过来。
那我们呢?
我们现在有全世界最大的内循环市场,有全世界最大自给产业链,有全世界最大的市场孵化池。
在经过了几十年的奋斗以后,我们也终于迎来了百年未有的大机遇。
又经过了一场世纪疫情的洗礼,我们的经济数据在疫情期间依然保持逆势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