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是一种以高血糖为代谢特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糖尿病发生时,机体的胰岛素水平相对不足,会引起糖代谢、脂肪代谢、蛋白质代谢均出现异常,这种情况会损害机体很多脏器。
其实,大多数糖尿病患者在平时都特别关心自己的饮食问题,所以在饮食方面变得小心翼翼,生怕吃了错误的食物之后造成血糖飙升的症状。
所以,糖尿病患者在平时除了服用药物之外,也要调理自己的饮食结构,这样才能够稳定血糖水平,那么,糖尿病患者在饮食方面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糖尿病的诱因有哪些?
1.活动不足
体力活动可增加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体重,改善代谢,从而减轻胰岛素抵抗,使高胰岛素血症缓解,降低心血管的并发症。因此,体力活动减少已成为2型糖尿病病发的重要因素之一。
2.肥胖
大多数的Ⅰ型糖尿病都属于肥胖体质,而肥胖则是诱发糖尿病的另一种因素。
肥胖会使脂肪细胞膜和肌肉细胞膜上胰岛素受体数目相对减少,对胰岛素的亲和能力降低、体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下降,导致糖的利用障碍,使血糖升高,从而出现糖尿病。
3.饮食结构
高脂肪饮食会抑制代谢率,从而使体重增加,出现肥胖的症状。常年食肉食的人糖尿病的发病率要明显高于常年素食者,这主要与肉食中含脂肪、蛋白质热量较高有关。所以,在平时要保证饮食多样化,以保持体内营养平衡,避免营养过剩。
4.年龄
年龄也是糖尿病高发的一个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胰岛细胞分泌胰岛素含量会减少,降低血糖的速度会减慢,因此,年龄高的人得糖尿病的概率比较大。
高龄孕妇发生糖尿病的危险是正常年龄孕妇的8倍左右,因此,对于年龄比较大的人来说,要多注意自己的血糖水平,从而预防血糖水平持续居高不下。
5.家族性遗传
还有一种引起糖尿病的病因,就是家族性遗传。
经过科学研究证明,糖尿病属于人体的显性遗传基因,所以,家族中有过糖尿病患者的人,也极易患有糖尿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