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论是冠心病、心肌梗死,还是中风、脑梗死等严重心血管疾病,它们共同的发病基础都是动脉粥样硬化。
而研究发现,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与发展的关键一环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这种所谓“坏胆固醇”向动脉血管壁内的“渗透”。
因此,理论上,我们只有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给降到一个“足够低”的程度,才能阻止动脉粥样硬化的继续恶化。
但另外一边,不少人都有一个疑问:作为普遍存在于人体当中的一种物质,胆固醇不会是没有任何作用的“废品”。那么,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给降得太低,会不会对健康不利呢?
这篇文章,我们就来说一说,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究竟可以被降到多低?
LDL-C越低 死亡风险越低
在大部分的血脂检查化验单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正常参考值范围是“ 3.37/3.4mmol/L”。
因此,相信有很多朋友都会认为,这个指标处于3.0mmol/L左右或者2.X mmol/L是“最理想”的。
但奇怪的是,医生会给一部分人强调:“ 3.4mmol/L”是仅仅适用于普通人群的标准;而对于那些心血管风险较高或者已经患上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来说,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合适范围要远低于这个标准!
2020版《中国心血管病一级预防指南》里面特别提到了这样一个研究结论:不管有没有心血管疾病,也不论心血管风险是高还是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每降低1mmol/L并维持5年,那么,心血管疾病风险可以降低21%,甚至全因死亡率都可以下降12%。
可以说,在全球范围内,这一研究结论得到了绝大多数心血管专科医生的认可。
因此,对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患者而言,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控制目标一直都在不断地“向下刷新”!
心血管疾病患者 LDL-C需要降多低
在2019版《血脂异常基层诊疗指南》当中,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控制目标给设定为了三个层次。其中,已经确诊患有冠心病、脑梗塞、外周动脉疾病等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的患者,在心血管风险分层上处于“极高危”这个级别,建议把这些患者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给降到1.8mmol/L以内。
不过,“ 1.8mmol/L”并不是最低的控制标准,在心血管风险“极高危”的人群里,还有一部分相对风险更高的“超高危”人群。
2022最新版的《老年人血脂异常管理中国专家共识》当中,就进一步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控制标准给划分为了四个层次。在“极高危”这个分层之上,特别增设了一个“超高危”的分层。达到了这个级别的患者,需要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给降到1.4mmol/L以内。
这里,所谓“超高危”主要指的是:不光已经被确诊患有冠心病、脑梗塞等心血管疾病,并且,还同时合并有以下五种情况之一:
第一, 心梗、脑梗或脑缺血发作等心血管事件不止发生过一次;
第二, 有不止一根冠状动脉的主要分支存在严重狭窄;
第三, 一年以内,发生过急性心梗或不稳定性心绞痛等急性冠脉综合征;
第四,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 4.9mmol/L;
第五, 糖尿病。
如果您以为“ 1.4mmol/L”就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最低控制目标,那可就错了!事实上,还有比这个更低的标准。
在2020年发布的《超高危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患者血脂管理中国专家共识》当中有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