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白为脾经井穴,脾主统血,故治崩漏效佳。百症赋:“梦靥不宁,厉兑相谐于隐白。”为十三鬼穴之一,可以治疗神经精神类病变。
隐白(井穴)

解析:1)隐白。隐,隐秘、隐藏也。白,肺之色也,气也。该穴名意指脾经体内经脉的阳热之气由本穴外出脾经体表经脉。本穴有地部孔隙与脾经体内经脉相连,穴内气血为脾经体内经脉外传之气,因气为蒸发外出,有不被人所觉察之态,如隐秘之象,故名。

功能:健脾宁神,调经疏血。
别名:鬼垒(《千金方》);鬼眼(《医灯续焰》)。
位置:在足大趾端内侧,去爪甲如韭叶。
取法:在趾内侧,去指甲角0.1寸许取穴。
局部解剖:有趾背动脉;布有腓浅神经的趾背神经,深层为胫神经的足底内侧神经。

主治:腹胀,暴泄,善呕,烦心善悲,梦魇,胸痛,心痛,胸满,咳吐,喘息,慢惊风,昏厥,月经过时不止,崩漏,吐血,衄血,尿血,便血,癫狂,多梦,尸厥。
配伍举例:尸厥,死不知人,脉动如故,隐白及大敦主之。
隐白、委中,治衄血剧不止。
下血,针隐白,灸三里;吐、衄血,针隐白、脾俞、肝俞、上脘。
刺灸法:斜刺0.1寸,或用三棱针点刺出血;可灸。

文献选摘:《千金方》疝。《金鉴》隐白主治心脾疼痛。
临床应用:现代常用于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上消化道出血、急性肠炎、精神分裂症、神经衰弱等。配气海、血海、三阴交主治月经过多;配脾俞、上脘、肝俞主治吐血;配大敦治疗昏厥。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湿热之气,位处地之上部天之最下部。 【运行规律】 湿热之气由地之地部上至地之表部。
个人见解:它可以调月经病,对于崩漏,月经过多以及带下症有很好的治疗的作用,对我们的神志疾病,有很好的调整作用,可以治疗癫狂、多梦、失眠等这样的病症。它可以解痉和缓急止痛,也可以用于中风的昏迷的急性的救治,用于治疗急症。

隐白穴最适合的理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