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白介素6(IL-6)
IL-6是细胞因子网络中的重要成员,是由纤维母细胞、单核/巨噬细胞、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上皮细胞、角质细胞、以及多种瘤细胞所产生。在急性炎症反应中处于中心地位,可介导肝脏的急性期反应,刺激CRP和纤维蛋白原的生成。IL-6参与许多疾病的发生和发展,炎症、病毒感染、自身免疫疾病等均可导致其血清水平升高,而且它的变化比CRP更早,细菌感染时IL-6迅速升高,PCT在2h后增加,而CRP在6h后才迅速增加,因此可用来辅助急性感染的早期诊断。
IL-6 水平与患者感染严重程度和预后密切相关,当IL-6>1000μg/L时提示预后不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中指出外周血炎症因子IL-6进行性上升是重型、危重型的临床预警指标,因此动态观察IL-6水平有助于了解感染性疾病的进展和对治疗的反应(见表1、2)。
05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
SAA是一个高度异质性蛋白,由肝细胞产生,其核心的临床价值在于对病毒性感染的鉴别,可作为诊断病毒、细菌感染的敏感指标。在细菌感染性疾病中,SAA的敏感性高于CRP,上升早、幅度大,尤其是在急性细菌感染早期,检测SAA的优势更加显著;在病毒感染性疾病中,SAA显著升高,根据其升高的程度或与其他指标联合运用,可以提示细菌性或病毒性感染,弥补了目前常用炎症标志物不能提示病毒感染的不足。
有研究表明,SAA对于病毒感染的病程监控及用药疗效观察具有较好的临床参考价值。SAA作为新一代出现的炎症感染指标,联合CRP、血常规的诊断,是判断病毒感染,监测病程及用药疗效的优选血清学指标(见表1、2、3)。应当注意的是,SAA是非特异性的炎症标志物,仍需要在结合临床其他证据的前提下,进行相应的临床诊断。
2020年初,新冠肺炎肆虐华夏,世界卫生组织最新报告指出,新冠肺炎患者80%症状轻,但危重症患者死亡率超50%,专家表示,这可能是重症患者体内启动了“炎症风暴”所致,《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中指出多数患者CRP和ESR升高,PCT正常,而外周血炎症因子如IL-6、CRP进行性上升是重型、危重型的临床预警指标(见表4)。可见,了解感染后患者体内炎症因子的变化,有助于进一步加强对病毒感染的早诊早治,采取有效的医疗救治措施。
本文对目前临床常用的炎症指标进行了总结分析,旨在为临床诊断感染病原体、评价感染严重程度及监测重症患者的感染进程提供科学支持,从而选择出更具针对性的用药治疗方案。但应当注意的是,任何时候想要做出正确的临床诊断,都不能单凭某个生物标志物的变化来判断疾病,必须要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其他实验室检查及流行病学史等进行综合分析。
表1 不同炎症指标的临床应用

表2 不同炎症指标在细菌感染和病毒感染中的区别

表3 感染急性期SAA与CRP联合检测结果的临床提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