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不同指标联合检测,对感染性疾病的判断和评估:特定蛋白在不同种类病原微生物引起的感染性疾病中变化情况不同,因此CRP、PCT和SSA等指标的联合应用有助于感染性疾病的判断和评估。有研究分析细菌性血流感染患者单独检测IL-6、CRP和PCT以及3个指标联合检测的诊断效率,三者联合后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7.2%,90.1%,87.4%和100.0%,均高于 IL-6、CRP和PCT的单独检测 [52]。联合CRP、PCT和SAA诊断新生儿败血症的AUC、灵敏度和特异度也高于单项检测的对应指标 [53]。SAA联合CRP被推荐用于对急性期感染类型的鉴别 [14]:当SAA水平位于100 - 500 mg/L,而CRP水平大于50 mg/L,提示细菌感染的可能;如果SAA水平大于500 mg/L,而CRP升高但其水平小于50 mg/L, 则倾向于病毒感染。在感染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判断方面,特定蛋白的联合检测也体现出显著的优势 [54]。
三、感染性疾病中特定蛋白存在问题及未来发展方向
1.存在问题:(1)检测指标偏少:近年来,国内外研究人员发现一些感染性疾病相关的新的特定蛋白,如髓系细胞表达触发受体-1(TREM-1)、可溶性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suPAR)和sCD14亚型等[55, 56]。但这些指标的检测只处于试验阶段,还未能实际应用于临床。传统的一些炎症指标(如红细胞沉降率)因对感染性疾病的临床意义不大而逐渐被淘汰。因此目前临床上应用于感染性疾病诊断、病情评估以及预后判断仅有上文所提到的CRP、PCT和SAA等,使得检测指标偏少。(2)缺乏对感染早期敏感的指标:特定蛋白在感染性疾病的早期诊断中作用有限。如PCT在感染12-24h后才达到高峰,而CRP在感染6-8h后开始升高,达到高峰也需要24-48h [6]。因此CRP在脑膜炎、儿童脓毒血症和细菌性菌血症的早期阶段中会出现假阴性[57],而PCT的水平也在早期阑尾炎等腹腔感染中也表现正常 [58],提示目前常用的特定蛋白的敏感性还较低,不能完全满足临床需求。(3)缺乏精准指导抗感染治疗的指标:一些特定蛋白可作为检测指标指导抗感染治疗。CRP和SAA主要应用于CAP患者治疗效果的评估 [59],PCT主要在肺炎和脓毒血症患者中指导抗生素的开始使用、维持或停用 [45]。而在其他一些感染性疾病,如尿路感染、脑膜炎和腹腔感染,还未有特定蛋白能够精确地指导抗感染的治疗。(4)“快”而“准”无法兼得:主要因为上述特定蛋白不是感染性疾病的特异性标志物,许多非感染性疾病也会导致其升高,如创伤、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胰腺炎等 [26]。即使CRP和PCT等指标升高能够快速地提示临床患者可能存在感染,但准确的诊断还需要病原学结果的支持。
2.发展方向:(1)通量化:即多个指标同时检测。相比与单独检测,特定蛋白联合检测对感染性疾病的诊断、病情评估和预后判断均体现出显著优势。因此,同时检测样品中多种特定蛋白(如CRP、PCT和SAA等)将成为未来的发展方向之一。多种基于蛋白芯片的高通量技术的迅速发展,也使得通量化检测特定蛋白逐渐成为可能。(2)快速化是另一发展方向:POCT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多种感染性指标的检测,可以模型缩短样本周转时间。POCT在PCT测定上与常规方法具有良好的等效性,能满足临床使用所需要 [60]。POCT法检测SAA和CRP也已经应用于儿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疾病的辅助诊断 [61]。用于检测其他感染感染性指标的POCT分析仪器和相应试剂盒也在研发之中,有望进一步实现特定蛋白的快速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