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73:大黄牡丹汤|右脐旁有压痛之阑尾炎、痔疮、肛门周围炎
经方73:大黄牡丹汤|右脐旁有压痛之阑尾炎、痔疮、肛门周围炎,子宫炎,附件炎,尿路结石伴发炎症等。
此方出自金匮要略一书,为经典的治疗肠痈(阑尾炎)的专方。具有泻下、祛瘀血、消炎、排脓的作用。
用药组成、剂量及煎服方法如下:
大黄四两,牡丹一两,桃仁五十个,瓜子半升,芒硝三合
右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一升,去滓,内芒硝,再煎沸。顿服之,有脓当下,如无脓,当下血。
此方用量特殊者有三:
一是桃仁,用了五十个。经过实际称重,10个桃仁约重3克,所以五十个桃仁为15克,按一两计算。
二是瓜子,用量半升。根据实测,半升大概重30克,按二两计算。
三是芒硝,用量三合。根据实际测量,半升约重60克,则三合大概重36克,按二两计算。
再者:
根据其他版本,认为其中的牡丹用量应为三两。我们按三两计算。
大黄牡丹汤推荐量(克):
原方原量:大黄60,牡丹45,桃仁15,瓜子30,芒硝30。
常规标准量:大黄12,牡丹9,桃仁3,瓜子6,芒硝6。
经方中医程医生说明:
1.方证:
本方出自金匮要略之疮痈肠痈浸淫篇,原文如下:肠痈者,少腹肿痞,按之即痛如淋,小便自调,时时发热,自汗出,复恶寒。其脉迟紧者,脓未成,可下之,当有血。脉洪数者,脓已成,不可下也。大黄牡丹汤主之。
此文可以整理如下,可能更好理解一些:肠痈者,少腹肿痞,按之即痛如淋,小便自调,时时发热,自汗出,复恶寒。其脉迟紧者,脓未成,可下之,当有血。大黄牡丹汤主之。脉洪数者,脓已成,不可下也。薏苡附子败酱散主之。
分析此方证条文:
适用疾病——肠痈。——类似于现代医学所说的盲肠炎、阑尾炎之类的肠管感染性疾病。
病证——少腹肿痞,小便自调,时时发热,自汗出,复恶寒,脉迟紧。
腹证——按之即痛如淋。——此压痛大致相当于麦氏点处压痛。
鉴别诊断——“时时发热,自汗出,复恶寒”—似桂枝汤证。但根据脉象“脉迟紧”则予否定,则其发热、汗出、恶寒是感染引起的全身反应。
2.药证:
此方药物组成,可以认为是由调胃承气汤去甘草,再加牡丹皮、桃仁和瓜子而成。
大黄、芒硝——泻下。
牡丹皮、桃仁——祛瘀血。
瓜子——消炎、排脓。
所以,本方由调胃承气汤去掉缓急的甘草,加上祛瘀、消炎、排脓诸药,其泻下逐瘀之力更强。
瓜子——对于此方中的瓜子,到底是哪种瓜的子儿?后世医家有不同的说法与经验,有说是冬瓜子的,有说是栝楼子的。两种“子儿”在临床中都有人在用,但一般是应用冬瓜子。
3.病证:
综合以上说法,可知:
此方适用目标:
1.下半身的炎症性于实证,有肿胀、疼痛、发热、便秘等证。
2.下腹部触及肿物或硬块,压痛或自觉疼痛剧烈。
3.腹部稍有膨胀,且脉紧而迟。
中医——右脐旁有压痛,发热,自汗,恶寒,便秘,腹痛,脉迟紧。
西医——急性阑尾炎初期,痔疮,肛门周围炎,子宫炎,附件炎,尿路结石伴发炎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