驰援日记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驰援武汉医疗队:一起战斗!♀
此时此刻,只希望武汉的疫情能够得到有效控制,武汉的感染患者能够得到很好的救治,我们赶来驰援的医护人员能够平安归来。

1月28日大年初四
神经外科护士长吴金玲:
1月27日,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奔赴战场:神经外科护士单妙航重症医学科,心血管ICU心脏科护士长李文英,我和感染科护士曾东宇午饭后睡了个好觉,下午3点就出发了。我们一走,就有志愿者问我们能不能去汉口医院,就带我们去。我们顿时松了口气,感动了。
前一天在训练,仔细反复练习穿脱隔离衣,做好自我防护。下午4点,穿上防护服,走过洁净区后进入半污染区,然后进入病房接管正式工作。
我们管理着两个护理单元的几百个病人,第一区有很多危重病人,晚上8点还有几十个病人在输液。我们忙着处理医嘱、收治病人、加药。忙着接补液,忙着穿梭在病房里,忙着记着注意防护,虽然是在陌生的环境中摸索,但大家上手很快,也很顺利。♬回到住处收拾行李,已经是第二天的凌晨了,赶紧休息一下,养精蓄锐准备第二天的工作。
躺在床上,不由得思绪万千:
打开手机,看着儿子争P的照片,嘴角微微上扬;有事帮忙。可父亲早就从其他亲戚朋友口中得知了这个消息,却没有突破。是否打这个电话,仍然困扰着我。

ICU护士长单妙航:
每4小时安排一个护理班,每班10-12人。为了准时下班,我每天都要提前1小时上班。午饭后,快速眯一下眼睛充电。
昨天,我院护理团队集结(心血管CCU李文英护士长、神外ICU吴金玲、感染科曾冬玉护士、本人)于15时20分到达病房,将防护装备上。正好我们的战友陈祖辉主任是院内感染的主管。他细心细致地帮助大家检查防护服是否穿戴正确,确保我们每个人的安全,并指导我们如何通过洁净区,再进入半污染区进入病房。
到达病房后,交班与上一班交接。第一次接班的时候有点紧张,因为不熟悉环境,不熟悉物品的摆放,不熟悉轮班人员的配合。我们10个人一个小班值班,管理着几百个病人,还有很多危重病人。文英和冬玉,再加上另一个单位的小姑娘,在前半区接诊了48名患者。
我在上电脑办公课。我刚接手没多久,小队里有个小姑娘突然身体不适,感冒了。我想如果我在病房里晕倒了,我就暴露了,所以我立即扶她到半污染区前,让她脱掉防护服休息一会儿,然后再回来工作当病情好转时。
大家在病房里频繁穿梭。大家在陌生的环境中摸索配合,很快上手并顺利操作,减轻了接班前的紧张和不安。
下班后脱下防护服洗漱需要一个小时。现在是下班后的清晨。
今天早上,我和文英换好防护服,进病房换班。今天,我们管理床位和48名患者。
帮38床的阿姨打针。她问:“你今天来了吗?”我说:我们已经在这里三天了。她为此向我表示感谢,并说她想快点回家。也希望你快点好起来,阿姨,你要努力啊。54床大叔用湖北话说要“松手”,我听不懂。直到他重复了几次,我才明白。于是耐心地帮他暂时把心电监护仪的线拔掉,让他解了气。他忍不住说声谢谢,你真好。“不客气是我们的工作。”
4个小时,我和文英就这样在病房里穿梭。很快就到了12:00,下班后已经是12:30了。摘下口罩,只见脸上有几个深深的压痕。
回到住处,吃完饭打开手机,看到姐姐发来的微信,说爸妈让我注意身体,做好防护。我们一定会安全回去的。希望这场战疫早日结束,我们早日回家。来吧!来吧!

1月29日,大年初五
感染科护士曾冬雨:
昨天是进病房的第二天,还是和昨天一样的工作,只是穿梭在每个病房,管理病人,更换液体,检查生命体征并提供各种治疗。
每当有患者来电,每当我们出现在患者面前,我都能深深感受到患者的需要和对医护人员的感激之情。我们是他们的救命稻草。说三遍谢谢。
76号床老人,没有家人陪伴,按铃要补液。他说:“幸好你们来了,幸好你们来了,你们都是广东人吗?辛苦你们了!”当我们到达时,我们感到充满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