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妈妈如何应对"夜哭郎"
一个生性健康,吃奶也好的宝宝,经常在夜间出现莫名其妙地哭吵,在哭闹时还可有肠道排气,或者挺直身子,腹部有发硬、发胀的感觉,表情看起来很痛苦,无论如何安慰仍旧哭闹不止。请注意,您的宝宝有可能发生腹绞痛了。
婴儿腹绞痛很普遍
婴儿腹绞痛是婴儿突发性啼哭的最常见原因之一。据美国的研者者发现,大约有10%~25%的宝宝发生过腹绞痛。这种腹绞痛最初发生在宝宝生后2~3周,6周左右最频繁,以后逐渐减轻,宝宝3~4月后大多自然消失。
宝宝每天可以发生1~2次腹绞痛,一次有时可以持续2~3小时以上。两次腹痛发作的间隙时间,宝宝的行为正常。
发病原因不是很明确 有三种观点
虽然医学家们已经观察到婴儿腹绞痛的发生规律,但对其发生的原因还不是很清楚。
观点一:最早对腹绞痛的推测,可能是由于肠痉挛引起的腹痛、奶粉过敏或胀气所造成。
1、肠痉挛引起的腹痛可以发生在各年龄阶段的小儿,但腹绞痛婴儿3~4月症状会自然消失,这与肠痉挛并不符。
2、牛奶蛋白过敏,表现在喂奶以后30~60分钟出现哭吵,并有呕吐和腹泻,且体重增长不太好。这些宝宝可以试用1~2周豆奶粉或换吃蛋白水解的低过敏奶粉。值得注意的是,换用奶粉仅有十分之一婴儿会改善症状。美国儿科学会不推荐豆奶使用于腹绞痛的婴儿,因为大豆蛋白过敏性仍很高。
3、乳糖不耐受,乳糖发酵产生气体,会引起肠胀气和绞痛现象。但是改用低乳糖的奶粉也只有少数会改善。
可见,以上观点并不能完全解释婴儿腹绞痛的现象。
观点二:新的解释,腹绞痛可能与宝宝心理不安期有关。
心理不安期是指宝宝生后头二三周,对夜晚来临有不安感。宝宝还在胎儿期时,受到母体激素昼夜变化,所以在母体内时有固定的生理时钟,出生后内分泌功能发育未成熟,未来得及自行调节生理时钟,而引起晚上哭闹,白天睡觉,等长大了内分泌功能较成熟了,这种情形就会自然改善。婴儿腹绞痛大多在3~4月大前会改善,所以推想是因为刚出生的婴儿对外界环境不能适应造成的。
观点三、婴儿整天的哭吵,通常还要考虑其它的医学问题,如:返流性食道炎,宝宝经常在喂奶时或喂奶后啼哭,并常有溢乳;母亲食物问题,虽母乳喂养的宝宝,当妈妈吃了某些食物后总是哭闹,试试停用这类可疑的食物,母亲1~2周不吃奶制品或咖啡或许对宝宝有益。此外,夜间啼哭还可能是由于维生素D和钙不足引起神经兴奋性增高所导致的,对于未常规补维生素D的宝宝,尤应注意。
教你几个应对的招术
下面几招小窍门或许对宝宝消除腹绞痛有用。
1、首先母亲或家庭成员要消除恐惧和忧虑,树立信心,相信婴儿肠绞痛最终会自行消除,不会有长期的影响;
2、你可以做一些事试图安抚你的宝宝:使用襁褓包,宝宝可能更有安全感;拥抱一下,宝宝得到安慰有时会停止哭吵;放在摇篮或振荡椅,有节律地轻轻摇动;抱着宝宝走一走;给宝宝洗个热水澡;给宝宝唱一首歌或听一段轻音乐;有节律的声音,如上发条的钟摆;给宝宝做做腹部按摩,或扶触;肚皮擦清凉剂(薄荷、万金油);使用安抚奶嘴等。
当然,以上这些方法并非对所有的宝宝都适用,你可以选择并试一二次。
重要提醒
面对婴儿腹绞痛,家长一定要有耐心!腹绞痛虽然没有好的治疗办法,但随着宝宝年龄增长是可以改善的;记住你不能过度摇晃你的宝宝,因为这样可能导致婴儿摇晃综合征,对大脑会造成伤害。
另外,不要频繁改变宝宝的奶粉,除非有医生的建议,不选择低铁配方奶;如果你的孩子体温超过38℃;或有持续呕吐;或体重不增;或到3~4个月后哭吵没有改善,应咨询医生。
切记婴儿腹绞痛的概念只适用于6个月以内的宝宝。而在6个月以后,宝宝有突发性的、阵发性的啼哭,同时伴有呕吐、果酱样血便者,应更多地想到有肠套叠的可能,应尽早送医院确诊,以免耽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