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40岁起,注意将收缩压维持在130 mmHg以下。
减轻听力损失,保护耳朵免受高噪音,在听力障碍者中鼓励使用助听器。
减少暴露于空气污染和二手烟。
防止头部受伤(特别是针对高风险职业)。
限制酒精摄入,每周饮酒不超过210ml或168g纯酒精。
停止吸烟,并支持他人停止吸烟。
为所有儿童提供初等和中等教育。
保持积极生活,进入中年甚至晚年都是如此。
减少肥胖症和糖尿病的相关疾病。
据估计,在全球范围内,上述9种危险因素影响了35%的痴呆症病例,在中国影响更大,占到所有痴呆症病例的40%。专家组表示,实际值可能比估计值还更高,而且这还没有算入新增的3个危险因素。
当然,报告也指出,并非所有的痴呆症都完全可预防。因此,报告也提供了痴呆症患者的管理建议,呼吁为痴呆症患者提供全面、个体化和基于循证证据的干预和护理。
在诊断方面,尽管淀粉样蛋白和tau蛋白的异常沉积是重要病理特点,与认知障碍风险增加有关,但目前还难以用于个体诊断,很多出现这些生理异常但认知正常的人不会发展成痴呆症。不过,报告也指出,我们对痴呆症病因、病理学的理解正在发生改变。血液生物标志物有望推动、改善未来对痴呆症的诊断方法,而且可能比脑脊液和大脑影像学检查的标志物更能大范围应用。
在诊断后,对痴呆症患者的护理应涵盖身心健康、社会融入和支持。其中,保持痴呆症患者的身体健康对他们的认知至关重要,痴呆症患者的身体健康问题往往比同龄人更多,但他们通常难以照顾自己。
在药物方面,胆碱酯酶抑制剂在改善轻度至中度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认知和日常生活活动中具有适度作用,美金刚可以用于中度或重度阿尔茨海默病。但现有药物能带来的改善有限。对于出现神经精神症状的痴呆症患者,精神药物通常无效,并可能产生严重的不良反应,应当将心理社会干预措施作为首选。
对于轻度至中度痴呆症患者,有氧运动和力量训练难以减轻认知障碍,但可以改善患者的体质。
此外,应注意未诊断为痴呆症但经常出现谵妄、神志不清的老年人,谵妄在痴呆症患者中是常见现象,并且会导致认知能力下降,适当的感觉刺激、确保补液、避免感染可能会减少谵妄的发生。同时,考虑到家庭护理成员的压力,建议为有抑郁和焦虑风险的家庭护理成员也提供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