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肾病综合征,可能要查一下这个指标,关乎病情结局
2009年,全球排名第一的全科医学期刊《新英格兰医学期刊》发布了一项重大发现:磷脂酶A2受体(PLA2R),是膜性肾病的致病靶抗原。
也就是说,膜性肾病的直接病因找到了!
这项研究,堪称目前膜性肾病研究史的No1.
如今,这项研究硕果累累,已经为众多学者的1000多项肾病研究提供了引用支持。
同时,也让「抗磷脂酶A2受体抗体」(PLA2R-Ab)这项抽血化验指标,超越尿蛋白、甚至超越肾活检,成为了膜性肾病最重要的检查(之一?)。
膜性肾病是什么病?
一种发病率冲击榜首的肾小球肾炎、人数最多的一种肾病综合征。
肾脏的毛细血管壁有一层基底膜,这层膜挡住了血液中的尿蛋白,使其不能漏到尿液中。一旦这层膜被破坏,尿蛋白便会破膜而出。
谁破坏了这层膜?
根本病因很复杂,多和环境污染(比如PM2.5等)、营养过剩、接触重金属等因素有关,根本病因尚未完全研究清楚。
但好在直接病因找到了:抗磷脂酶A2受体抗体(PLA2R-Ab)
PLA2R-Ab是什么指标?
磷脂酶A2受体,原是人体中的一种正常的蛋白质,它在上述致病因素的刺激下出现异常,被免疫系统释放的抗体打击(结合)。结合后的抗磷脂酶A2受体抗体(PLA2R-Ab),可攻击肾脏的基底膜,导致基底膜被破坏、尿蛋白漏出——即发生膜性肾病,进而引起肾衰。
检查PLA2R-Ab,如果呈阳性,则提示膜性肾病(99%以上),一般不用再行肾穿刺。
膜性肾病患者肾穿后,一般可以在肾小球里看见PLA2R。
很神奇的是:PLA2R这个主要抗原被找到后,膜性肾病出现了一个「摩尔定律」:每隔一两年,发现的新抗原数量会增加一倍。
摩尔定律,原本是英特尔创始人摩尔发现的一个定律:每隔1.5年,芯片上的元器件数量会增加一倍、电脑性能提升一倍。
尽管近几年新抗原发现了不少,但PLA2R仍然是膜性肾病的主要致病抗原。
PLA2R带来了新的肾病分类方式。
以前,膜性肾病分原发、继发。病因不明的膜性肾病被称为「原发性膜性肾病」或是「特发性膜性肾病」,意思是不知道为何发生的膜性肾病。而知道病因的膜性肾病(比如狼疮、肿瘤等因素继发的),叫做「继发性膜性肾病」。
如今膜性肾病有了新的分类方式:PLA2R阳性肾病、PLA2R阴性肾病。名字叫起来是绕口了一点,但更精准了,对临床诊疗更有指导意义。
如今关于膜性肾病的学术会议,谈肾活检病理的专家较少,多是以PLA2R-Ab为核心议题。
检查PLA2R-Ab有什么用?
它是膜性肾病的主要致病物质,检查它的用处很多:
1.代替肾穿刺
上面已叙述过。
2.评估膜性肾病的发展结局
众所周知,3分之1的膜性肾病会自愈,尿蛋白多在发病2-4年内自发缓解。
但问题是:哪些膜性肾病会自愈?哪些会进展?这是决定治疗方案是保守还是激进的关键。
如果是属于自愈型的,那么我们只要支持治疗就可以了:利尿消肿、抗凝防血栓、尿蛋白只需部分缓解,不用管病因、不用免疫治疗(副作用大)。
如果是进展型的,就需要强力的药物、花一点代价来遏止进展。
人们一开始想从肾穿刺病理上来进行区分,发现了膜性肾病有典型的1、2、3、4期——这从病理学研究上来说,确实很成功。
但随后发现,膜性肾病的病理分期,和会不会自愈、尿蛋白严不严重、肾功能是否会衰退没特别大的关系,肾穿的作用大大减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