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用于疾病的治疗可以说是由来已久。
古希腊名医希波克拉底就有一句名言:“药物不能治愈的可用手术治,手术不能治愈的可用热疗治,热疗不能治的就确实无法治了。”
在抗生素还没有问世前,奥地利的Jauregg医生曾经给一些病人接种疟疾患者的血液,造成其感染疟疾,诱发高热,用来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的梅毒感染,由于疗效显著,在那个年代,这种“发热疗法”就成为了中枢神经系统梅毒感染的标准疗法,挽救了不少人,Jauregg医生也因此获得了1927年诺贝尔医学及生理学奖。

在肿瘤领域,自1866年就有西方一些国家陆续报道过一些关于发热和肿瘤相关的病例,这些恶性肿瘤患者因偶患丹毒、严重感染或有过高热病史,继而出现了肿瘤好转的现象,随后,也不断有学者报道用“加热”的方法联合其他手段提高肿瘤治疗疗效的病例。
可以看出,用“发热”治疗疾病确实是大有渊源啊。
那么肿瘤患者出现的“发烧”,真的不用治疗,是不是一场“高烧”就能烧死大部分癌细胞?
先了解一下“肿瘤热疗”。
在肿瘤的治疗里,“热疗”确实也是一种较常用的治疗手段,研究发现,正常的细胞可以较长时间耐受42-43℃的温度,极限温度甚至可以达到45℃,但是癌细胞对温度的耐受性就要差的多,当温度达到42℃的时候,持续两个小时,癌细胞就会死亡。

目前“热疗”治疗肿瘤的手段很多,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类:
一、浅部热疗
顾名思义,浅部热疗是对人体表浅部位或者是腔道内的肿瘤进行的一种热疗,也可以称为局部热疗,是通过体外加温杀死肿瘤的一种方法。比如:全身各部位的皮肤恶性肿瘤,唇癌、牙龈癌、颊黏膜癌、面部及耳廓的癌瘤,外阴癌、肛门癌等,腔道内的肿瘤包括鼻咽癌、食管癌、宫颈癌、直肠癌等。
浅部热疗采用的设备大多是频率为915MHz微波加热,加温时一般瘤内温度控制在39.5~45.0℃,皮肤表面温度控制在39~43℃,不能>45℃,如果想提高瘤内温度,表皮应加水冷或风冷,为的是减少皮肤烫伤。
采用热疗时,一般也会联合其它治疗方法,比如:化疗,同步放疗等。
当然,在上述操作过程中 ,还有很多需要注意的细节和注意事项,甚至是并发症。

二、深部热疗
理论上 ,深部热疗适用于除了颅内的所有体腔深部的恶性肿瘤。比如:食管癌、肺癌、肝癌、胰腺癌、胃癌、结肠癌、胆囊癌、腹膜后肿瘤、癌性腹水等等。
超声聚焦刀是目前最典型的深部热疗的方法,其原理是通过体外的超声波分散发射,在肿瘤部位聚焦,形成一个声波和热能的转化。类似于凸透镜的聚光一样,把分散的光源聚焦到某个点上,形成一个较高的温度,从而达到肿瘤热疗的目的,基于此,人们把超声聚焦治疗肿瘤形象的称为超声聚焦刀。

电磁波也是深部热疗一种较常用的方法,是利用电磁波对深部的肿瘤组织进行加热的一种方法,国际上规定的医用电磁波的频率一般为13.56MHz、27.12MHz、40.68MHz、433MHz、915MHz等,频率增加,方向性会越好,但穿透率会变差;相反,频率越小,穿透率越强,临床当中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应用。
体腔内热灌注化疗,是目前最常用的热疗手段,主要适用于腹腔内的恶性肿瘤或合并恶性腹腔积液时应用。原理很简单,把化疗药溶液加热到42℃-45℃,直接灌注到腹腔内,用特定的循环装置,在腹腔内循环,使热疗和化疗同时发挥作用,从而杀灭腹膜或腹腔内的癌细胞。 比如:卵巢癌、胃癌合并腹膜转移及腹腔积液时。

三、全身热疗
全身热疗是指利用红外线、微波、射频等进行全身加温达到全身热治疗的一种治疗手段。
以红外热疗为例,大概是这样的,把患者送进治疗仓以后,仰卧在治疗床上,固定背部的传感器,布置体外和直肠温度传感器,带上眼罩,敷凉毛巾,同时给与镇静药物,密切监测呼吸、心率、血压等。一般升温速度为每5分钟内0.2℃, 当直肠温度达到40.0℃时停止高功率加热,维持一定时间,控制直肠温度≤41.5℃,维持时间为60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