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元780年,一代茶圣陆羽撰写的世界是第一部茶学专著《茶经》问世,成为影响世界茶文化的百科全书。其中,在第四篇《茶之器》中,陆羽专门介绍了一整套饮茶器具,数量达到24种之多。具体来说,分别包括:风炉、筥、炭挝、火筴、鍑、交床、夹、纸囊、碾、罗合、则、水方、漉水囊、瓢、竹筴、鹾簋、熟盂、碗、畚、札、涤方、巾、具列、都篮等。《云溪友议》云:“陆羽造茶具二十四事”,这时候的茶器已经摆脱酒器和食器单独存在。

为何唐朝饮茶需要如此之多的茶器呢?归根结底,这与当时茶叶加工制作方法及饮用方法有关。众所周知,唐朝茶叶加工主要采用蒸青团茶做法,根据陆羽《茶经》记载,茶叶主要依靠“晴采之,蒸之,捣之,拍之,焙之,穿之,封之,茶之干矣。”在饮用的时候,先将团茶放置在火炉上烤热变成赤红,然后将其斫开打碎,用碾研成细末,用罗合过罗,到处茶则确定茶叶份量,再倒入壶中,用水煎煮。如此繁琐复杂的喝茶方式,必然会使用更多的器具来辅助。这就是为何唐朝茶器众多的原因。

在陆羽二十四茶器中,大部分茶具材质均为竹木制品,比如说“夹以小青竹为之”、“碾以橘木为之,次以梨、桑、桐柘为臼”、“筥以竹织之”、“水方以椆木、槐、楸、梓等合之”、“竹筴或以桃、柳、蒲、葵木为之,或以柿心木为之”等等。这种竹木制品材料来源比较广泛。制作起来相对简单,省时省力,且污染小,无异味,成本低,因此受到民间老百姓的喜爱。即使到了今天,竹木茶具,仍然是爱茶者最爱器具之一。当然,除此以外,唐代茶器的另一个重要材料来源就是陶瓷制品。唐代是我们陶瓷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高峰。白瓷和青瓷成为当时最出名的瓷器,号称“北白南青”。

而饮茶风气的盛行,尤其是贵族阶层对茶器品质的要求极高,极大的刺激了瓷器的大发展大繁荣。所谓“美食不如美器”,茶具除了作为饮茶用具的实用价值外,还有更多的文化鉴赏和收藏价值。陆羽最爱越窑青瓷,他认为饮茶器具“越州上,鼎州次,婺州次。岳州上,寿州、洪州次。”但实际上,唐朝瓷器除了上述几种外,还有北方的邢窑、曲阳窑、巩县窑,南方的景德镇窑、长沙窑、邛崃窑等,也在大量生产茶具。

另外,唐朝茶具还有一部分采用金属、陶土、石器制作,比如上世纪80年代陕西扶风法门寺出土的一套鎏金茶具,被证明是唐僖宗供奉,堪称极品。而风炉、鍑和炭挝等器具,同样采用铜铁等金属材料制作。当然,民间也会采用陶土烧制相对粗糙的茶器,用于日常生活所需。

三、从诗词中探寻唐朝茶具文化之美
唐朝是我国诗词文化的高光时期,李白、杜甫、王维、白居易等等众多文人墨客,为我们留下了几百首经典文学诗歌作品。这其中,有很对与茶叶、茶器和饮茶相关的诗词。比如,唐代诗人陆龟蒙《零陵总记》中就专门提到了茶器:“客至不限匝数,竞日执持茶器。”白居易也不甘落后,“此处置绳床,旁边洗茶器。”当然,更多诗人在饮茶的时候,更加细致描写了各种茶器的用途和美好之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