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晒太阳,越补钙?这4种常见育儿误区,你中招了吗?
有充分证据显示,在腹泻时给宝宝补锌,能够显著降低腹泻的程度、缩短腹泻的进程。
由于急性腹泻时通过便便的锌丢失增加,从而导致体内锌缺乏,而锌缺乏则使肠道通透性增加,肠道受损黏膜恢复缓慢,免疫功能低下,使腹泻反复复发,形成恶性循环。
因此,世卫组织、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等机构共同推荐:宝宝腹泻时每日补充20mg锌(6个月以内的宝宝腹泻期间每日补充10mg锌),共补充10-14天,可以有效减少腹泻严重程度,缩短病程。
这种情况下,可以遵医嘱给孩子补充一些补锌剂。需要注意,补锌的同时不能同时服用铁剂,会干扰锌的吸收。

误区三:
补充维生素D晒太阳就可以了
很多老一辈的人都认为,给孩子补充VD,多晒晒太阳就可以了。什么VD补充剂,都是多余的。
的确,在日光的照射下,人体皮肤上的脱氢胆固醇或麦角固醇,人皮下的7-脱氢胆固醇经紫外线照射会让皮肤产生维生素D,并被吸收到体内来促进钙的吸收。

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大家一定要知道一个前提,那就是皮肤只有暴露在阳光下才可能通过以上步骤生成维生素D。而现在,因为衣服的遮挡或天气的原因,很多孩子的皮肤很少被阳光照到,所形成的维生素D远远无法达到每天的需要量。
而且宝宝的皮肤很娇嫩,受到阳光直晒很容易发生晒伤,增加皮肤癌的风险。所以靠晒太阳补维生素D并不适合孩子。
Tips:维生素D可以通过动物性食物获得的,因为动物性食物中,比如猪肝、蛋黄、乳汁或鱼肝油都会含有一些维生素D,但是这些量也是极其有限的。
还有一个获取的渠道,就是口服维生素D。
具体剂量是,纯母乳未加辅食前的宝宝,需要每天要补充400国际单位的维生素D。
混合喂养或配方粉喂养,且没添加辅食的宝宝,则要根据配方粉中的维生素D含量,以每天的喂养量来计算需要额外补充的维生素D含量。
添加辅食后,仍需要靠计算配方粉的奶量来决定宝宝吃多少维生素D。
如果宝宝维生素D摄取不足,钙吸收会下降,就有可能间接造成钙缺乏。
因为人体吸收钙的主要部位是近端的小肠,在正常情况下,小肠被动地吸收钙来满足人体所需。而当被动形式不能提供足够的钙时,人体就会发出信号。这时候,小肠就开始更努力地主动吸收钙,并且过程中需要一个“助推剂”来促进更高效的吸收,而这个助推剂就是维生素D。
维生素D也不能过量补充,不然钙吸入到体内,骨骼用不了,就沉着在其他组织中,可能出现肾结石或其他器官钙化的问题,还可能会出现癫痫。

误区四:
DHA吃得越多越聪明
DHA属于不饱和脂肪酸的一种,是脂肪家族的一员,本质上属于脂肪。如果摄入的量超过了大脑及视力发育所需,就会被身体当做能量消耗掉,补得越多越聪明的说法没有科学依据。
而且,宝宝的聪明程度与先天遗传和后天的教育环境有很大的关系,并不是单单靠饮食就能决定的。
Tips:DHA被称为“脑黄金”,虽然只占人脑脂质的10%左右,但在与学习记忆有关的大脑海马中约占25%,并且对神经细胞轴突的延伸和新突起的形成有重要作用,维持神经细胞的正常生理活动,参与大脑思维和记忆形成过,促进神经系统发育,构建出更加完善的大脑和神经系统。
DHA除了能促进神经系统发育外,还是视网膜光感受器外节盘膜的主要结构脂质,占视网膜脂肪总量的50%以上,是视力形成必不可少的成分。如果食物中长期缺乏DHA,可使视网膜组织中的DHA含量下降,从而导致视力下降。
由于DHA是大脑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