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消费提示
“打开包儿、加点儿水,喷香饭菜滋味美;不用火、不用电,三五分钟能‘干饭’!”,就像这顺口溜说的一样,素有“懒人快手菜”之称的自发热食品因为快捷方便,征服了不少单身宅居者、远行背包客的胃口与内心。
日前,《中国消费者报》记者对200余位消费者进行了一次网上微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受访者都像顺口溜中所说的那样,认为自发热食品食用起来没什么“技术含量”,加点凉水就齐活。
然而,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的权威科普却提醒我们,这种对于自发热食品的不“走心”,有可能带来很多安全隐患。
选择正规产品保障复热食用安全
数据显示,59.02%的受访者年龄在25岁至30岁之间。同时,73.66%的受访者偶尔会吃自发热食品。虽然自发热食品最讨巧的卖点是省时方便,但从调查结果来看,它打动人心的原因却是五花八门。
74.15%的受访者选择自发热食品的原因是节省时间;30.73%的受访者认为自发热食品口味好;22.44%的受访者选择自发热食品是因为促销优惠或本身价格便宜;而19.51%的受访者只是因为朋友赠送等其他原因被动食用。
所谓自发热食品,其实是一种已经烹饪好的方便食品。它不依赖用电、明火等加热方式,只需要把凉水倒在包装自带的发热包上,利用二者化学反应产生的热量,就能实现对食物的复热,从而“制作”出热气腾腾的美食。
目前市面上常见的自发热食品花样繁多。既有常见的米饭、粥品、汤类,也有独具特色的米线(米粉)、冒菜、“自嗨”小火锅等。无论是单身宅男宅女,还是常常熬夜的一众“打工人”,都能从中找到自己的最爱。
资料显示,2007年国内第一款自发热食品正式“出街”后,就大有接棒方便面成为下一个“国民食品”之势。从2017年开始,餐饮企业、休闲零食品牌、方便食品品牌、新设自发热食品企业纷纷入局,无论是品牌数量还是产品销量,自发热食品都已位居新方便食品前列。
那么,面对品牌众多的自发热食品,“干饭人”除了依据口味选择外,购买时还应注意哪些问题呢?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非热加工分会理事长、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标准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院长廖小军教授在接受《中国消费者报》记者采访时说,目前我国自发热食品的标准体系仍在建设之中。尽管还没有专门针对自发热食品的国家标准,但自发热食品通常为预包装食品,消费者可以参照以下标准查验所购产品的合规性。
按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7718-2011),预包装食品标签标示应包括:食品名称、配料表、净含量和规格、生产者和(或)经销者的名称、地址和联系方式、生产日期和保质期、贮存条件、食品生产许可证编号、产品标准代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