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复兴时期最完美的代表人物、意大利著名画家——列奥纳多·达·芬奇”这个介绍不知大家是否陌生提到,“蒙娜丽莎的微笑”这幅名画就应该想起来了吧。
虽然达·芬奇以画家的身份而名垂千古,但如果我们只把他看做是一位伟大的画家,就实在是太过狭隘了。因为在他自己看来,画画只是一项“微不足道”的“业余爱好”。
除了绘画之外,达·芬奇一个名副其实的博学者,在音乐、建筑、解剖、地理、发明、土木工程等领域都有显著的成就。因此他被称为"文艺复兴时期最完美的代表人物"。
可以说是史上最全能的人
三十岁时,列奥纳多·达·芬奇从佛罗伦萨辗转到了米兰,他给统治者写过一封毛遂自荐的信,详细说明了自己的各种才能。信中的前十段,他都在极力推销自己作为的工程师专长,像设计桥梁、水道、大炮、装甲车辆,公共设施等等。直到第十一段结尾,他才轻描淡写地提了一句,“在绘画领域,我也无所不能。”要知道,在那时,他已经是佛罗伦萨卓有成就的画家,而他却似乎并没当事。
看了这份简历,估计大家都会惊叹他简直就是个全才,而列奥纳多·达·芬奇最厉害的是,随便拉出一个领域,他都不是浅尝辄止,都是有深入研究的。比如,他会为了做一匹马的雕塑,亲自解剖多匹马的尸体,掌握肌肉结构,顺便还写了一本关于解剖马的书籍。
他还有一个非常好的习惯,就是记笔记,这是他们家族代代相传的技能。在列奥纳多留下的七千两百多页笔记手稿中,详细地记录着他的思维轨迹。
这其中有数学公式,也有鸟类、飞行器、戏剧道具、水流旋涡、心脏瓣膜、奇形怪状的人头、天使、虹吸管、植物的茎、锯开的颅骨,还有给画家的建议、关于眼睛和光学的笔记、武器、寓言、谜语,以及对绘画的研究。
在他的笔记中,有很多常人很容易忽略的知识,比如他写道:“观察鹅掌:如果它总是张开或并拢,鹅是否就无法游弋了”,“天空为什么是蓝色的”等等,甚至还会有一些天马行空的想法,比如,他日程里写着“给猪肺充气,观察它到底是长和宽都增大,还是只有宽度增加”等等。可以说,好奇心强是他身上最明显的标签。
后来,现代人逐渐意识到了这份手稿的价值。人们才根据他手稿中的机械蓝图,复原出了很多现代才有的机械装置,比如飞机、直升机、自行车、坦克、汽车、水下呼吸装置等等,这足以证明列奥纳多·达·芬奇超越时代的才能。这些手稿的埋没,不仅是列奥纳多的遗憾,更是世界科技史的损失。
除了好奇心强,列奥纳多·达·芬奇身上还有很多其他标签,比如:私生子、同性恋、素食者、左撇子等等。这些标签让他稍显另类,但是他也泰然处之,并未影响他的好奇心发挥,不断对各个领域进行探索。
其实,幸好列奥纳多·达·芬奇是个私生子,才有了后来的举世闻名的天才,
无力抗拒原生家庭的不公,不如让自己变得更加出众。
我前几天也在讨论这个话题,经济不好企业往往裁员,只有使自己强大,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列奥纳多是私生子的另一个好处是,他没有被送进传统的“拉丁语学校”,去学习经典和人文学科,仅在所谓的“算盘学校”学了一点儿商业算术,他的各种技能基本都是自学成才的。
虽然他有时候会对自己没有受过教育而介怀,也自嘲过没有接受过所谓的正规教育,可这于他而言也许算是一种幸运。
这也引发了我的另一个感慨:现代的人削尖脑袋也要把孩子送进名校,本来孩子就一堆作业,还要给孩子报各种补习班,家长又没有反思,教育的目的是什么?
虽然列奥纳多没有接受正统的教育,但他喜欢用实验法去认识自然,并且成为实验与经验的信徒。他曾经自豪地签名“列奥纳多·达·芬奇,实验的信徒”。
这种实验法也成为一百多年后培根和伽利略采用的科学研究方法的前身。
当然,这种研究方法还是根植于实验、好奇心,列奥纳多会敏锐地观察到奇妙的自然现象。比如,他会观察各种形状和阴影,反复研究透视、光线对画作的影响。
在他的代表作《最后的晚餐》中,他将画面里的光线处理的看起来就像是,从饭厅左墙高处的窗户中照进来的一样,画中右侧的墙壁沐浴在午后的阳光中,似乎光线就是透过教堂真实的窗户射进来,连桌腿的阴影都符合光源的方向。通过这些细微的观察,列奥纳多将现实与想象融为一体,给人更加真实的画面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