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末夏初,梅雨淅沥。武汉疫情控制住了,街上的人也多了起来。忽然,看到有人提着捆成一扎一扎的艾草和菖蒲。啊,端午节要到了。
小时候,我们最喜欢过这个节,有吃的,有玩的。根本没有听过屈原那段可歌可泣的爱国故事。过节前,母亲会先把粽子包好,粽子里面主要是糯米,还会配上红豆,放上一坨蛮大的肉,肉是有肥有瘦,早已用盐等佐料入了味。当时条件不是很好,没有大件的家用电器,更谈不上有冰箱。为了让粽子在比较热的天气保存时间长久,所以,母亲包粽子就向当地的老乡学了一招:放碱。虽然糯米的香为被碱味覆盖去了一些,但我们还是吃得那么香。除了吃粽子,端午节当天,家里还会煮上一大碗新鲜的大蒜籽,我们特别不爱吃,虽没有了生蒜的辛辣,吃在嘴里软绵绵的,感觉怪怪的。我们住在山里,蚊虫特别多,母亲用雄黄和生大蒜子泡酒,用它对付蚊虫叮咬的包。
时间如流水,我们长大了,离开了生我养我的土地,来到了大城市武汉。成家后,我也学会了包粽子,也开始重视端午节。去年端午节那天,我和先生说,我们也买把艾草挂在门上,像书上说的—辟邪!可惜,卖的人少,买的人多,没有买到。我喜欢看小说,小说里介绍艾叶是一种辟邪和防毒的草。主妇们用碎布做成一个一个的小包,里面填上早已准备的艾叶,缝合好后,放入衣橱,既可以防虫咬破衣裳,又可以防潮,以免衣裳长霉,有异味。更有大家闺秀用艾草和其它香料混和,做成香囊,或戴或挂在身上,香草发出淡淡的味道,就成了天然的香水。在没有蚊香、杀虫剂、电蚊拍等神器的年代,艾草可是充分发挥了它驱蚊虫的作用。还有比较粗暴的方法,把新鲜的艾草从根部用镰刀割下来,晾晒干;待到夏天晚上一家围坐户外,边上点着晒干的艾草,烟熏到的地方,蚊子只能望烟兴叹,饿得眼泪汪汪了。
三、四月份的艾草尖尖比较嫩,还可入口。这几年,一到春天,母亲便会和我弟弟媳妇带着袋子,到江边或湖边的地里去掐艾草尖回来,洗净,焯水,祛除艾草苦涩的味道,和着蒸熟的糯米饭,调上或甜或咸的口味,做成一个一个艾叶饼,放在冰箱里冻着,想吃的时候,拿出来上锅蒸软,吃在口里,虽然有苦味,但是过后有丝丝的甘甜。那艾草淡淡的味,从肺腑流淌出缕缕清新,让人心旷神怡。
似乎去年淡淡的艾香尚存,端午节又要到了。我等不及端午买艾叶,更怕买不到,这回我就早早地补上去年的遗憾。今年这个端午尤其与过往不同。我想起我们楚地的先辈屈原,其爱国情怀被许许多多的医生护士志愿者所弘扬。我想在品尝在粽子的时候,应当怀念着诗人,感恩着战疫勇士;也极愿燃起艾草,使蚊蝇与病毒都退避三舍。
2020年6月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