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李心亮
二十年前,单位有一女同事,挺逗。她有两个特别的癖好,我一直忘不了。
其一,吃饺子,不吃第一顿下出来刚出锅的饺子,而是喜欢吃第二顿熥出来的饺子;其二,到市场买鱼,只捡漂亮的买,看不顺眼的不买。
我问她为什么,她说,长得丑的鱼,她吃下去肚子不舒服。岂不怪哉!
鲅鱼她就不吃,说鲅鱼牙尖尖着,青蓝的鱼皮闪着寒光,很凶恶的样子。
扒皮狼她也不吃,说扒皮狼蓝灰的砂洗样鱼皮,顶着一根尖刺,像传说中阴间的牛头马面。这一点她还真说对了,扒皮狼的学名就叫马面鲀。
我问她什么鱼漂亮,她脱口而出:黄花鱼漂亮,黄姑鱼也漂亮。
不得不说,她的审美眼光一流。
人有美丑,鱼亦然。

就像是一位身着黄衫的皇家公主,黄姑鱼就像是身披金甲的威武将军。这二位的靓和帅在鱼类里是出类拔萃的。
黄花鱼通体明黄,就是皇帝龙袍的颜色,尤其是腹部,黄得抢眼,娇艳。
黄花鱼的鱼头略尖,像一位瓜子脸的少女,鱼唇是鲜艳的橘红色,这在鱼类中很是少见。胸鳍、腹鳍的颜色是明黄色的,略微带着几丝艳红,像披着瑰丽的璎珞一样;尾柄修长,从下腹部逐渐变细;尾鳍似凤尾,上部一斜弧形,中部略有鼓起,下部流线型收缩,看过唐宋宫廷剧的,可以联想到打在皇后身后的夔扇的形状。
黄姑鱼体虽黄而泛出红铜色,所以福建广东沿海的渔民称黄姑鱼为铜锣鱼——确实是铜锣的颜色。
黄姑鱼鱼头略呈钝圆,一派威武之相。口比黄花鱼大而宽,胸鳍、腹鳍的颜色是桔红色,近边缘转为桔黄色;尾柄短,几乎与背鳍相接;尾鳍平直,粗而长,显得很阳刚。喜欢京剧的朋友,可以看看著名武生叶金援在《连环套》中黄天霸的扮相,黄姑鱼就是这么英姿飒爽。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不常接触海鱼的人,很难分辨得出哪是黄花鱼,哪是黄姑鱼。
以前的人们靠颜色来分辨,大体不会认错。现在的人聪明了哇,用化工染料明玉黄把黄姑鱼染上色,冒充黄花鱼卖给消费者。为什么这么做呢?黄花鱼贵,黄姑鱼相对便宜。
现在不管是便宜还是贵,野生的黄花鱼和黄姑鱼在市场上全都难觅踪影,能见到的,十有八九是南方来的养殖品种。一句话,中看不中吃。
殊不知,五十年前的渤海湾,春天的渔汛,来得最早的就是黄花鱼;而整个夏季秋季,黄姑鱼都是在庙岛海峡(蓬莱与长岛之间的水域)产卵繁殖,是夏秋季节供应上市的最佳品种。
黄花鱼汛忆当年
蓬莱沿海的老渔民过去是“辨风识海”的。从春分到清明之际,如果经常刮北风、东北风,那么今年海上的收成一定错不了;如果经常刮大南风,那么今年海上的收成一定好不了。
我请教一位上了一辈子海的老渔民,问这是什么原因。他说:春分到清明,各种鱼群从黄海洄游到了威海外的成山头一带,如果遇到了大北风或者东北风,鱼群就逆风拐进了渤海湾;如果遇到了大南风,鱼相亲交友主题名字群就顺风直接进入了朝鲜海。渤海湾的春天怕大南风,就是这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