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竞赛,向来以 " 难 " 著名。光是考纲,就涉及 58 本书。
可韦东奕是什么人啊。
冠军收割机。
吃得了苦,做得了事。出手必出色。
晦涩难懂的 58 本书,他硬是啃下来了。
那年,他在竞赛中勇夺四项金奖。烜赫一时,驰名中外。
解题方法被称为" 韦方法 "。
还开宗立派创出" 韦东奕不等式 "。
哈佛大学闻风而动,向他抛出橄榄枝。
韦东奕说,自己英语不够好。
哈佛打破校规,只要他愿意,就免掉英语考试。
他拒绝了。
继续读研,8 年本硕博连读。最终留校,被聘为北大的助理教授。
任教期间,他帮学生解疑答惑时,是这样的。↓
眼皮一挑,手指一动,答案出来了。
听闻此人了不得,众多人慕名而来。
他们坐在第一排,瞪着眼珠,抻着耳朵,脑子飞速运转,愣是半句听不懂。
完事躺平自嘲——感觉智商被彻底洗礼。
因此在学校,流传一段话。
学生不懂的问老师,
老师不懂的问韦助教,
要是韦助教也不懂,那就说明题目错了。
BGM:无敌,是多么 ~ 多么寂寞 ~
看到他如此卓然不群,很多人都会想:
这么优秀的人,一定是卷王吧?
还真不是。
他走到今天,其实全源自俩字——热爱。
受父母影响,他很小就对数学产生了兴趣。
一年级时,他发现家里有本《华罗庚数学学校》。
随意翻开,尝试解题;对完答案,竟全部正确。兴趣就此萌芽。
那时的他还不知道,自己此后会与数学终生相交。
平日里,看到地上有只青蛙在蹦跶,他想的是:
青蛙的运动轨迹像双曲螺旋线。
引理 1、2、3、4……
证明:xxxx 。
脑回路果然和常人不同。
父母看他天赋异禀,并没有火急火燎地,展开鸡娃式教育。
而是任他自由成长,兴致来了,做道题消遣消遣。
就这样,从未上过培训班的他,自创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反而具备一种极致的纯粹和野生感。
这种纯粹,他一直带在身上。
读博期间,日均学习十多个小时。
灯开着,他埋头苦学;灯灭了,他闭目思考。
总之,不放过一点闲暇时间;对知识的求知欲,满满写在眼里。
逛图书馆时,确定没有自己感兴趣的书,才肯离开。
走在路上时,步子很大,速度很快,永远赶在时间前面。
做助教期间,不看电视,也不用微信。
宿舍、水房、办公室,三点一线,每天醉心于学术研究。
平日里,啃着馒头,喝着凉白开;清心寡欲,节衣缩食。
每月花费,据说不超过 300 元。
你以为是因为穷吗?
不。
他求的,是自我充实;享乐什么的,全抛于脑后。
生活清贫,精神富足。
这种状态,多少人难以企及。又有多少人,难以做到。
" 因为喜欢,所以不觉得努力是一件很累的事。"
在他眼里,热爱才是一切。
即使到了 31 岁,他依旧数年如一日地专注。
参加助教培训,每次都坐第一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