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完课后,永远是第一个把作业上交的人。
眼看没回复,还催别人:" 怎么还不给我批改作业啊。"
此刻事此刻毕,他从不把今天的事延到隔天。
有天赋,一定跑得快,不一定跑得久。
他不一样。
既跑得快,又跑得久。
这样的人,不牛才怪。
但,造神狂欢过后,往往是弑神。
韦东奕走红后,舆论急转直下。
不少人,开始搜他人瑕疵,显自己精明。
比如,有学生因为听不懂,选择退课。
他们看到新闻后,试图放大韦东奕的缺点:
" 这样的人根本不适合当老师!"
比如,韦东奕不善于交际,他们就狂言挑拨:
" 情商低,聪明有什么用?"
甚至,怀疑他有学者症候群。把那些生活不能自理的天才,和他放一起做比较。
除此之外,还有一种声音——
" 走红后,他肯定会染上铜臭味。"
总而言之,
他们揣着满肚子质疑,群起而攻之。
目的,就是要拼命将他拽下神坛。
而事实上,面对学生退课争议,他没有回避,反而很谦卑。
并表示自己会不断精进教学方法,让学生适应自己的教学节奏。
" 情商低 " 这一说,也有人出来回应:
" 不了解他的人,肯定不能理解他。"
" 了解他内心世界的人,都会觉得他是个天才。"
社交场合上,他的确是沉默的大多数。
寒暄的套话,应景的恭维话。他不是不懂,只是觉得不必。
每天醒来,有无数解不完的公式等着他挑战,根本无心应对繁杂琐事。
只有提到与数学有关的话题时,他才多说几句。
最后,有人说他会沾上铜臭味。
这句话,根本是无稽之谈。
过度曝光没有影响到他,他根本不受舆论掣肘,生活一如往常。
周围的人,把他吹得再天花乱坠。
他照旧躲在宿舍里,十年如一日地做题。
有人看他总拿矿泉水装凉白开,给他送过水壶。
但他说,还是只用得惯那个撕去包装的 1.5L 矿泉水瓶。
学生们碰见他,他还是老样子。
啃着馒头,喝着凉白开,坐着冷板凳。
一心扑在研究上,丝毫未变。
毁掉一个人最好的方式,是捧杀。
这句话放在他身上,似乎站不住脚。
谷爱凌曾被质疑,是滑雪丁真;何同学也曾被质疑,是赛博丁真。
但韦东奕,一定不是数学丁真。
他超脱,淡然。身在漂流,心在修行,外无所求。
就像北大数学院院长回应的那样:
" 网上吵什么,他大概也看不见,所以无所谓。"
当下这个快餐时代,浮躁又喧嚣。
为了不被湮没于人潮中,很多人穷极一生都在逐名、逐利;
读厚黑学、读成功学、猛灌自己鸡汤。
在对抗平庸的路上,渐趋精明,忘了初心。
最终,为烦俗之事闹心,被琐碎之事困扰。
而韦东奕,始终忠于自己。
他忽略掌声,背过聚光灯。摒弃尘世杂念,转身走入求知的世界。
继续着素衣,住陋室,饮粗茶。
在浮躁的世事里,像个把素持斋的苦行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