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24日,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就此事发布情况说明,称“在进一步调查核实中”。通过一位复旦的老师,实习生们了解到,刘晟睿承认了大部分的事,但解释自己之前帮老师做过招聘,以为去了新的公司,也有义务帮老师挑选候选人。王天磊转述复旦老师的话:“他还说是给实习生们更多机会”。
实习生的遭遇搅动了金融圈的沉默。一位分析师透露,目前证监会对实习生监管严格了很多,要求把参与过报告撰写的实习生贡献价值做了梳理。之前发过offer的公司都纷纷与刘晟睿解约。
“付费内推实习”也随之被曝光。据王大力介绍,号称几万块可以买内推岗的,很可能推的是“小黑工”,金融公司内部员工可从中抽成,这在业内早已不是新鲜事。今年5月底,另一个被骗实习的学生找他曝光,情况和刘晟睿的骗局类似,只不过实习时间不长,事情渐渐淡下去。
王大力说,操作骗局的学生后来写了一封道歉信,说自己“也被别人骗过,所以想模仿作案”,也有不自信的因素,想去评估一下竞争对手到底怎么样,还“想加快实习工作速度”。
8月上旬,复旦大学给予刘晟睿警告处分、取消优秀毕业生及预备党员资格。多名行业人士认为,他以后进入金融圈几乎是不可能了。“这里的人都会把爱惜羽毛这句话放在嘴上”,王大力说,“如果不爱惜,行业会告诉你不在乎自己声誉的后果”。
陈卓入职了新工作,但不再是写行业研究报告的岗。写了大半年,陈卓对报告的专业性和权威性卸掉了光环。一开始,他觉得把认知变成真正的收益,很有成就感,后来发现各家报告看起来非常冗杂、雷同,“东拼西凑、人云亦云的情况比比皆是,报告的参考价值非常有限”,甚至是实习生完成的。
付雨泽按社招身份入职了一家排名普通的公司。之前他接受媒体采访被猎头看到,即将到手的工作黄了。他坚持要追诉刘晟睿的法律责任,无论如何给自己一个交代,但又怕维权对工作造成影响,“我每天都活在担惊受怕当中,虽然我什么事都没有做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