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声音,两个微信,两个不同的电话号码。王天磊懵了,凭面试感受,他知道第二个大概率是真的“首席”,但他希望第一个是,“毕竟他画的饼太美好了,像我这么一个不怎么被待见的学历,能拿到一个暑期正式实习太不容易”。
一周后,真正的胡川告诉王天磊,人力对学历有要求,留用几率很小。他这时已经明白被骗,不过他以为之前那位“H.C.”是团队里某位研究员,默默删掉了微信没有追究。他不知道在之后的大半年里,陈卓、付雨泽、路晴等多名学生因此被骗。
八名实习生中,除王天磊外,还有一人发现了骗局中止实习,但学生们不想惹事,更怕被其他公司知道这段经历,没有讲出来。同样,为了保住自己和公司声誉,知情的分析师也没有公开信息。据证券时报报道,胡川曾经发短信警告刘晟睿,“你如果再这样,我肯定要走法律程序的。”但这似乎没有吓到刘晟睿。他继续招募实习生,还在离开A公司后,接连换了三家公司。
今年4月底,付雨泽完成了最后一篇报告,但被通知审批没过,结束了长达10个月的实习。“你整体表现离我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这可能也和你本身的专业背景认知水平有关系吧。”他被告知后,一直沉浸在能力不足的自我怀疑中。
直到一个月后,他在社交平台上看见陈卓描述被刘晟睿骗实习的经历。“努力了这么多年,一口气都不敢喘,到临门一脚变成了泡影,我能不幻灭吗?”整整一个月,付雨泽待在家里什么都不干,也羞于启齿自己的遭遇。
捅破窗户纸的是实习生陈卓。整个冬天,他和付雨泽一直在等,班里大部分同学都已初步确定去向,他们手里还没有一份录取通知。今年3月,刘晟睿拿到4个offer的那个月,他告诉陈卓答辩没有通过,理由是:公司临时提高了选拔标准,需要本硕均为985。
这份实习拖了陈卓太久。中间有一次几乎绝望时,刘晟睿告诉他,“恭喜答辩通过,人力已经在走流程了。”陈卓格外开心,疑虑也打消了——假如只是想找个“小黑工”干活,完全可以说答辩没过,没必要发offer。那时,他拒绝了另一家公司发来的实习邀约。
但突然又变了,他终于鼓起勇气给“H.C.”发去一段长文,想找人力资源部确认。被拒绝后,陈卓又提出实习证明和实习补贴的要求,刘晟睿回复,“抱歉我已经离职了,没法帮你沟通了”。陈卓去找学校就业中心,甚至报了警。但那个人是谁?他连对方的名字都不知道,警方无法立案。
这件事一直在陈卓心底积压。听说胡川去年年底就离开了A公司,他甚至猜过是他离职导致自己无法留用。有时他会点开“H.C.”的微信,发现隔一阵就改名,头像也随之更换,决定发帖曝光。中招过的王天磊一眼就认出了假微信名,私信陈卓,骗局招数都对上了,“H.C.”就是刘晟睿。
事情开始在网上发酵,复旦大学金融专硕群里,张烨没想到操盘手是平日不显眼的刘晟睿。被同学问起,刘晟睿否认了,“当然不是啊,有人故意搞我”。
被骗的小群陆陆续续变成了7个人。一位与陈卓同期的女生在入职新公司背调的时候,被发现在胡川组里的实习经历不存在,本已发出的offer被取消,她才知道被骗。她始终不愿加群,担心影响现在的工作。
陈卓在网上公开发帖,向复旦大学寄实名举报信,鼓励小伙伴都去写,但多数人不愿意。王天磊说:“这样一个为了得到利益不择手段的人,你跟他对抗,不觉得他以后报复你会很可怕吗?”学生们最终商定轮流去警方报案,得到的回复基本一致:没有人身财产损失,很难定义诈骗。
在这期间,更多刘晟睿的信息被曝出:本科第一年在华东理工大学就读,后插班到复旦大学;已顺利完成毕业答辩、预备党员转正,他的名字还出现在六月初公布的优秀毕业生名单里。陈卓举报后,刘晟睿被取消优秀毕业生资格。
还有一封写给复旦大学的信在同学之间流传。据知情人透露,自称“刘晟睿母亲”的写信人在开头介绍自己是一名大学教师。在她的描述里,“券商行业实习招聘流程混乱的情况存在已久”,刘晟睿“耳濡目染了一些不规范的行为和操作”,这封信直接发到了复旦经济学院公共邮箱。
“在某些事情上,我家儿子毕竟还是一名学生,没有踏入社会,有些事情想得有些天真、幼稚,考虑不周,但是他从来没有恶意,它本身作为一个实习生,是绝对不会想过要去伤害和耽误同是实习生的别人。”信中写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