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宵店的老板们也是“久经沙场”,各自都有预防和处理纠纷的方法。
在刘栋林的店里,曾有一次连着一周七天都有人在店里打架,没有一天是清净的。当时店里的员工也很是无奈,问刘栋林:“刘总,你是不是忘了给哪路神仙磕头?”不过,这种小打小闹大多到不了要报警的程度。“打的那几次其实不严重,就是气势上唬人。”
“没什么大的矛盾,无非是喝酒吃饭时的一个眼神对上了,或者谁说话声音大点了。”刘栋林说。老板稍微调解一下,双方握个手,再一起喝一杯,基本就没什么事了。万一真的打起来,他就会赶紧把客人疏散开,把刀叉之类的藏起来,以免伤及无辜。
现在,刘栋林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只要午夜过后看到“刺龙画虎”的人来,他就会把他们安置在角落里。“我就说这边安静,方便喝酒聊天。”
对独身的女孩子们,刘栋林也会格外关照一些。尤其是12点之后,难免会有喝多的男性企图去搭讪。“人家姑娘愿意,那咱管不了。要是不愿意,我就会过去(跟男性顾客)聊两句。”
三年前的某天凌晨两点钟,四个年轻小姑娘在店里吃饭喝酒,旁边桌有小伙子端着酒杯过来搭讪,其中有个姑娘比较反感,就抓紧把老板喊了过来。
“我跟那几个小伙子说,醉酒状态下做一些事你可能觉得没什么,但第二天醒了之后万一想起来做得不合适,你会后悔的。”刘栋林当时就撂下话:“你们几个要是听哥哥的劝,就回自己桌喝,要是不愿喝了就赶紧回家睡觉。”几个男孩子看起来也不像是“混社会”的,听到老板这么说也觉得不好意思,很快就买单走了。
在青岛经营火锅店的钱钱为了安全问题,专门请了资深同行来分享经验:“打架没有突然爆发的,哪一桌声音大了,就要密切关注,一旦动手马上前去制止。”这位“老师”说。“但是,真要抄起酒瓶子,就别上前了,让店员跟其他顾客都躲远点,立马报警。”
长沙的大晴在店面的里里外外装了16个摄像头,包括室外大排档区域都能覆盖。这些摄像头除了能记录事件始末,还能对企图寻衅滋事者起到一定的震慑作用。
此外,大晴也会给服务员做培训,让他们注意观察。如果发现一桌客人喝醉了,引新客时就要尽量避免与其邻桌。“闹事的基本都是喝酒上头,打架前一般有个过程。”在大堂干久了,服务员们都练就了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技能,但凡有个苗头便全体戒备,时刻观察。
不过,这几位不同城市的店长纷纷告诉我们,虽然偶有恶性事件发生,但夜宵市场总体的治安状况是越来越好的。
泰哥说,七八年前治安不太好,他有时一天可以报好几次警。为此,派出所还要求店里配置了一名保安。所里派人,店里开工资。现在,闹事人的少了很多。“我感觉人的素质都在提高,文明了很多。”以前广州也有小混混,但随时城市治理的发展,各方面都在完善。
在合肥经营“阿海龙虾烧烤”的陈祥海也表示,刚开业的前几年,经常会出现打架事件,近几年治安管控更严格了,打架闹事的情况已经非常少见。“合肥这个城市还是特别安全的。”
陈祥海位于合肥的龙虾烧烤店,夜里11点多仍坐满几十桌食客。受访者供图
一起守护着这份安全感的,甚至还有等在餐馆外面的代驾司机。
吴文勇经常在北京夜宵一条街“簋街”接单,积累了不少熟客。他时常会帮助遭遇骚扰的女孩子,最惊险的一次,有位女熟客当天下午6点多就喊了吴文勇11点去代驾,并叮嘱:“要是11点半没出来就进去看看。”
到了约定的11点半,吴文勇进去时,桌子上飘着浓重的烟味、数不清的签子胡乱放着、红油糊在桌子和人胳膊肘的交接处。几个男人还在劝酒,女熟客脸色已经有些难看。吴文勇上去就摆出副不三不四的样子,把酒挡了回去,并佯称是她老公,才把人接了出来。
那几个男人不依不饶,竟追出店来,骂骂咧咧地跟在后面。直到吴文勇把人带上车,开出几米远,后视镜里仍能看到那几个男人的身影。“就得玩点花的,讲道理在这地儿不大能奏效。”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