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相比之下,经过多年的建造和运营的国际空间站,其长宽数据却达到了73米和109米,内部的可居住体积接近400立方米,总重量更是高达440多吨。所有的数据全部比较下来,似乎我们天宫空间站的规模只有国际空间站的三分之一左右。
而这也就给了很多国人一个错觉,那就是目前我们的天宫空间站在太空资源方面还是比较紧张的,应该尽可能的先让我们自身使用。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其实不然。虽然说在外观规模上,国际空间站好像比天宫庞大了很多。但是在内部的集成度以及能源供给、有效载荷等真正实打实的太空资源方面,天宫可并不比国际空间站差多少。
根据目前放出的资料,在太空实验资源方面天宫空间站能够同时装载25个舱内太空实验机柜以及3个大型舱外载荷挂点和一个扩展实验平台挂点,可以提供67个中小型舱外载荷接口。而为了支持这些实验资源能够满功率运转,空间站外部还配备数对由三结砷化镓太阳能电池,组成的柔性太阳电池翼,可以提供100千瓦左右的供电功率。这是个什么概念呢?
还是以国际空间站为例,这个400多吨的太空巨物,在拥有3个专业实验舱的情况下,其科研机柜仅有31个,而且在实验性能方面还存在一定限制。至于外部巨大桁架上挂的4对太阳能电池板,供电功率也仅有90千瓦。这个水平和天宫一对比,颇有点外强中干的意思。
除此之外,在专用的货物气闸舱、舱体机械臂、舱外机器人等方面,我们也是该有的全都有。因此在太空实验资源这方面,天宫与国际空间站其实处于一个等级,甚至犹有过之。但是大家别忘了,国际空间站的实验资源其实是16个国家进行共享的,平均下来每个国家能够使用的实验机柜都极为有限。
即使像美国这种空间站运营的主导国,所能掌握的资源也较为紧张。在满足自己的太空实验项目需求后,也基本没有多余的资源再对外共享。相比之下,与国际空间站相差无几的天宫,其所有的实验资源却都归我们自己所有,具有全部的使用权与主导权。
而这些实验资源计算下来,在结合长达十余年的在轨运营时间,足以完成上千个太空科研实验。这个量级对于中国来说不仅绝对够用的,还会有一定的结余。所以在中国空间站“钱多不多”这件事上,我们已经有答案了。那就是非常多,而且是多到用不完的那种。这也是我们能够区别于国际空间站,对外共享太空实验资源的底气。
开放空间站 亏本还是大赚
但是对此可能有朋友会说,即使有钱我们也不能随随便便的就对外共享啊,怎么着也得用出租或者收费的方式来获取回报啊。直接免费让他们开展科研活动,还是亏本买卖嘛!那中国真的亏了吗?当然没有。只不过我们赚到的东西,没有摆在明面上而已!我们要明白,虽然目前中国将天宫空间站的大门向全球敞开,但是想要参与其中却也没那么容易。
例如在科研经费上,中国所做的只是提供空间站的部分实验资源,也就是科研机柜与实验器械。而具体的科研消耗与器材经费中国并不会提供,需要项目参与国自己承担。而在项目选取上,中国对所有入驻空间站的国外科研项目,也设立了一套极为严格的项目选取准则。而在这些准则中最有代表性的一条就是,项目的科学意义要突出,能够大幅度带动相关科学技术领域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