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来说,就是这些项目科研价值一定要非常高。而这些项目在入驻天宫空间站后,其性质是以双方合作的形式进行的。所有的科研实验成果和数据,是要和中国进行共享的。这些数据与成果对于目前的我们来说,本身就是无价之宝。
要知道,虽然现如今我们已经拥有了自己的空间站,但是在真正的太空科研方面我们的基础并不高。但是反观德国、意大利、法国这样的发达国家,由于早早的参与到了国际空间站的科研项目中,已经在这方面积累了极为丰富的经验。在航天医学、生物学、材料学等基础学科方面,甚至已经走在了我们前面。在这种情况下,将他们的太空实验项目,引入我们的天宫空间站。其实可以迅速加快我们的太空实验步伐。而我们需要付出的只是一些暂时用不到的场地与实验机柜,这笔买卖其实是非常划算的。而且除了科研之外,将中国空间站面向全球开放还会带来海量的经济效益与国际影响力。而这些更是用多少钱都买不到的东西!
太空版一带一路
我们先来看经济效益。众所周知,航天项目是典型的高技术,高成本、长周期、慢回报的投资项目。这样的产业特性就决定了,开展航天项目不是一般国家能玩儿得起的。而且这种项目,越往后发展形成的技术壁垒就越高。所以直到目前,能够在这条赛道上博得一席之地的,基本只有美国、欧空局、俄罗斯和中国这几个头部玩家,而且欧空局、俄罗斯的发展速度还在日趋缓慢。其余的像印度、日韩、沙特这种国家,基本都处在有心无力的困境中。
虽然近几年伴随着这几个头部玩家的疯狂推进,人类冲出地球走向外太空已经不再是梦。导致其余国家对于探索外太空也有了莫大的热情,都开始想尽办法的参与到载人航天项目中,以期待在开发外太空利益时能够分一杯羹。但是在高技术壁垒的阻碍下,这些国家根本没有办法在短时间内实现这一步。那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开放空间站的实验资源,就成为了这个庞大市场的宣泄口。于是才有了上百个国家争先申请,参与中国空间站实验项目的盛况。而如此盛况自然也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虽然说外国的实验项目入驻中国空间站是免费的,但是像器材消耗、航天员往返这种正常的科研经费中国可不会提供,需要项目参与国自己承担。他们在中国的空间站上进行实验,这些需求自然也只能依赖中国,那所谓的科研经费最终还是会流向我们的腰包。这就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摊薄我们空间站的运营成本。
而伴随着其他国家参与中国的空间站项目,后期的设备更换以及材料供应的需求也会更大,发射的频率也会提高。这也能够为我们的整个航天产业带来新的推动力,进而催生出一个更为庞大的产业市场。到了后期,如果中国通过对外开放空间站资源,能够证明自己的空间站质量值得信赖。很可能还会吸引一些国家或组织向中国寻求空间站设计、制造、发射、维护方面的合作,乃至直接订购整套空间站的服务。届时所带来的的经济效益绝对是不可估量的。
当然除了经济效益以外,中国空间站的对外开放,还可以为中国带来更高的国际影响力。就以天宫空间站的中文界面为例,虽然在这个页面出现之初,引起了众多海外网友的不满。但是在中国空间站开放之后,即使再不满它们也必须要选择接受。而这也顺利在全世界掀起了一场学中国话的热潮,使得中文的传播度在世界上越来越大。而相比起军事武器这些看得见的硬实力,以中文为代表的文化输出则代表软实力的提高,同时能够为我国的国际影响力带来巨大的推动作用。
除了中文标准以外,未来中国空间站的对接标准、设备标准、航天员训练标准、火箭发射标准等,也都会伴随着空间站的开放,逐渐拓展到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