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河豚
“满地蒿草,芦花短,正是河豚可食之时。”河豚遍布世界各地,但最著名的当属长江河豚。河豚虽有剧毒,但肉质洁白如玉,鲜美无比。相传吴王富察食用河豚后用“西施奶”来形容其美味。“拼命吃河豚”绝非虚言。最好的河豚和最好的刀鱼一样,最好在清明前吃。此时的河豚鱼皮上的毛刺还很软,胶质丰富,吃起来很软糯。河豚的吃法有很多种,生鱼片、红烧、浓汤,各有风味。难怪有“一口河豚,天下鱼不腥”之说。
可惜现在很难见到野生的长江河豚了。市场上出售的河豚鱼大多是人工养殖的无毒河豚鱼。话说回来,实际吃的时候还是要多加小心,尽量选择有经验的师傅做菜。
长口鲇鱼(Leiocassislongirostris)属于鲇形目,属于鲇科鲇鱼属,又名鲇鱼。在不同的地方,鲶鱼有不同的名字。上海叫“鲇鱼”,四川叫“江团”,贵州叫“西鱼”。长吻体长,吻部呈锥形,向前突出突出。口下位,月牙形,厚唇,小眼。4对小胡须。无鳞,背鳍和胸鳍有锯齿状的硬棘后缘,脂鳍厚,尾鳍深叉。体色粉红色,背部略带灰色,腹部白色,各鳍灰黑色。
“粉石头尚无骨,雪白河豚非药。”大文豪苏东坡所赞扬的粉石首,亦指长吻鲐鱼。时至今日,仍有“不吃姜团,不知鱼味”之美誉。长期以来,人们将鲇鱼视为滋补水产品,在封建社会也是宫廷贡品。
猪嘴鱼
猪嘴鱼(学名黑头鱼)因嘴巴圆而肥而得名。鱼体小而短,粗而黑,骨头多,个头小,但味道鲜甜。其生活习性独特,多活动于浅滩和峡谷。它以苔藓、藻类和岩石上的植物残骸为食。当它吮吸时,它用嘴唇吸吮岩石。因其肥而圆口,民间称此鱼为猪嘴鱼。
黑唇鱼喜欢栖息在山区的河流支流中。因为被捕获后没有流水的环境很难生存,只能在产地附近食用,比较珍贵。
贵州省遵义市亳州区南木渡是乌江古渡口之一。渡口下方,河水有些湍急,但并不深。由于当地环境保护良好,两岸植被几乎处于原生态状态,水质清澈。正是这样的环境,给了猪嘴鱼生存的环境。
在遵义,猪口鱼非常稀有,吃到就看运气了。当地人在乌江边建饭馆,主要招牌是乌江鱼和猪嘴鱼。不过,乌江鱼常见,猪嘴鱼却很少见。
通常猪口鱼都不会长的很大,常见的有黄豆腐那么大。因为鱼刺很多,吃的时候一定要格外小心,食客才能细细品味它的美味。猪嘴鱼最好吃的地方是厚厚的小嘴唇,蜡质柔软,味道鲜美。
楠木渡猪口鱼的吃法一般有两种:一种是清汤,用清澈的河水做汤,放入鱼片稍煮,只需要加少许葱、姜、和盐汤。鱼很鲜美,汤很甜;另一种是当地人喜欢的酸汤鱼。西红柿、辣椒炒好后,加水,把鱼放入锅中,再加入葱、姜、盐、花椒、花椒等,将配料稍微煮一下,煮熟后鱼肉入味。鱼汤微酸、微麻、微辣,让人胃口大开,欲罢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