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要点
•目前对于糖化血红蛋白(HbA1c)目标值的确定仍存在争议。
•对1型糖尿病患者的观察性研究表明,25年内平均HbA1c≤7.5%可降低致残性微血管并发症的风险。
•与更高水平的HbA1c相比,达到约7%的HbA1c与微血管获益相关,但大血管结局的证据尚不清楚。
•尽管糖化血红蛋白是监测血糖控制的金标准,HbA1c的局限性未得到广泛重视。
•新技术(尤其是连续血糖监测仪)和治疗药物(GLP1受体激动剂和SGLT2抑制剂)的出现为选择HbA1c的治疗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患者与医生之间应相互尊重和理解来共同决策实现的个体化HbA1c目标方案;目前没有任何一种工具、技术或药物疗法能够取代它的重要性。
糖化血红蛋白(HbA1c)被认为是预测未来5-10年内与血糖相关糖尿病微血管和大血管并发症风险的金标准。HbA1c在治疗1型糖尿病(T1DM)和2型糖尿病(T2DM)患者护理中的价值是毋庸置疑的。然而,目标HbA1c值应确定在多少仍存在争议。糖尿病护理组织指南指出,目前受争议的HbA1c目标值通常介于6.5%到8%之间,但绝大多数组织都提倡HbA1c目标的个体化,这使得医生及患者都对个体究竟应参考哪种HbA1c目标值感到困惑。
近日,Nature Reviews Endocrinology(IF:21.076)概述了T1DM和T2DM中具有里程碑意义并可用于指导当前指南的研究。研究着重讨论了促进HbA1c目标值个体化的证据以及HbA1c的局限性。在综合分析文献后,研究者最终得出结论:对于大多数人而言,HbA1c目标值应控制在<7%的水平,并同时强调了帮助患者确定个体化目标值以及独立于血糖控制目标的生活质量决定因素。研究还指出,随着新技术和降糖疗法的出现,血糖控制目标将不断更新。
过去十年,HbA1c已成为诊断和监测糖尿病的公认标准。然而,由于“最佳”HbA1c目标值的争论不断,临床医生难以为不同患者群体制定理想的HbA1c目标值。经对五项大型随机临床试验分析[1],HbA1c目标值再次成为焦点。这些试验旨在检验目标HbA1c值在正常范围内的强化治疗是否能够降低并发症的发病率。研究比较了强化治疗(达标HbA1c6.3–7.4%)和标准治疗(达标HbA1c7.3–9%)并评估了微血管和大血管结局。
各项研究结果一致得出,针对HbA1c<6–7%的强化治疗,预期益处是微血管风险降低,最大绝对风险降低发生在基线HbA1c水平较高(>9%)的患者。由于当HbA1c接近7%时并发症绝对风险较低,故进一步降低HbA1c的获益率较小。然而,在试验中以接近正常的HbA1c值来实现心血管益处的情况就不那么令人信服了[2]。
需要注意的是,根据ACCORD试验结果得出,高水平的HbA1c值与高死亡风险相关。这种过高的死亡率可能与HbA1c水平的达标无关,而与降糖方法相关[3]。UKPDS的研究进一步支持了该观点,即结果可能与降糖的某种方法或药物有关。
最后,研究支持了遗留效应或代谢记忆的存在,这表明在疾病的最初几十年中,良好的血糖控制可以随着时间的推移带来持续获益。
当前指南如何建议?
目前,美国共有三个协会为HbA1c目标值提供最新指南:美国糖尿病协会(ADA)、美国临床内分泌学家协会(AACE)- 美国内分泌学会(ACE)和美国医师学会(ACP)。这些协会在个体化方案的制定上达成了一致。例如,他们都建议根据患者的年龄、预期寿命、合并症和低血糖风险来制定个性化的HbA1c目标。一般来说,所有个体HbA1c应低于8%,除外预期寿命较短,或者所需采用的方法将有成本、复杂性或低血糖等难以接受的后果。然而,这三项指南对HbA1c目标仍存在分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