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桐皮,在临床上使用频率算是比较冷门的一味中药。如下图所示,海桐皮是豆科植物刺桐的干燥干皮或者是其干燥根皮。全年可收,不过其皮在春天比较容易剥取。主要分布在我国福建、浙江、台湾、四川、云南、贵州等地区。剥取完的海桐皮将其晒干,切成下图所示的条状,生用即可,无需特殊炮制。
海桐皮,味苦,稍辛。性平。主要归入肝经,其主要的功效是:祛风湿、通络止痛,杀虫止痒。
祛风湿是其主要的作用,因此海桐皮能治疗风湿痹证,其味辛性散,能散风邪,而苦能燥湿,因此其能除湿邪。祛风兼除湿,通行经络,缓解疼痛,尤其是针对下肢关节的痹痛,海桐皮更有优势。临床上主要用来治疗四肢关节酸痛,麻痹不仁等。
海桐皮还有杀虫止痒的功效,辛散苦燥是海桐皮的特点,上一段也提到了。归肝经,肝主血。海桐皮入血分能祛风燥湿,能杀虫,能治疗疥廯、湿疹瘙痒等。针对这类疾病,可取海桐皮内服或者是煎汤外洗。
《海药本草》:“主腰脚不遂,顽痹,腿膝疼痛,霍乱,赤白泻痢,血痢,疥廯。"
《本草纲目》:“能行经络,达病所,又入血分及去风杀虫。”
本文旨在科普中药的功效,并不推荐随意使用,若有需要,请至正规医院,遵医嘱用药,切勿随意擅自服食药材。
喜欢中医的小伙伴们,别忘了点点关注、转发,有感兴趣的话题可以评论留言,或者私信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