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尔必须死么?
作为一个手残党,上代的游戏单独对我来讲算很高的了。犹记得第一次遇见循声者时卡了一个小时,差点弃游,频繁的卡关导致我在游玩整个一代的过程中极度烦躁。纵使如此,我也不希望乔尔死。
那么,乔尔的死合理么?
如果设身处地的想象,末世下的乔尔,为了艾莉、为了生存而一路疯狂杀戮,树敌无数,就算不死于艾比之手,想图个善终也不是件易事。
19日以来,关于剧情的声讨从未停歇,甚至演化成了某种宣泄的狂欢。
我被这么大的阵仗吓了一跳:《最后的生还者2》究竟犯了什么错?才落得如此处境与下场。
老实讲,频繁的卡关让我对一代并没有过多的感情,但好处是我觉得我在游玩本代的时候是秉持尽量客观的感情的,这也让我发现了一些目前市面上的分析与文章里都未涉及的地方。
本文会先说长处,再说弱点,仅为个人观点,但尽量客观全面,欢迎大家理性讨论。
先说说优点
我想先试图解释一个问题:
犹记得游戏发售前,各大主流游戏媒体对其的吹捧与态度,虽如今回看,被玩家严重怀疑收了钱,但我个人认为,当中的一句主流评价是准确的,大意为:一次大胆的开拓与尝试。那么《最后的生还者2》究竟尝试了什么?
首先,在我看来,艾莉与艾比是两个对立的圆形人物。
圆形人物与扁形人物,最早是英国小说家爱德华·摩根·福斯特提出的理论。简言之,在故事中,圆形人物是指角色非单一,性格上有着矛盾与复杂性;扁形人物通常只会有一个突出的个性、特点,使得人物便于记忆,容易令人印象深刻。比如莫泊桑的小说中的人物、或者是漫画里的大多数人物——比如美国队长。在游戏中,处于娱乐化的考虑,绝大多数人物都会是扁形人物——即有着鲜明的特质与标签。
然而二代却为我们带来两个圆形人物,即二代其实是一个双主角的游戏(虽然大家都强烈反感将艾比视做主角)。游戏中,艾莉与艾比两个人都很难用一句话概括两人的性格特点:大家都是看着艾莉长大的,她的那种怯懦与突然的冲动,对待乔尔的矛盾的情感……正是艾莉的这种复杂性,才让我们对她如此喜爱,渴望她会有一个圆满的结局。
客观讲,二代中对与艾比的人物刻画挺到位的:一出场就是一身男人都比不过的肌肉,敢孤身一人潜入敌营寻仇;中期开始重新操作艾比后,我们会逐步发现,她是一个感情上非常女性化的人:处理不好与前男友的关系;不忍心抛弃疤脸帮的姐弟,为了帮助他们甚至不惜同自己的阵营翻脸;恐高、在爬“云梯”的桥段里还希望别人表扬她……在她异常强壮的外表下,包裹着异常敏感的心,这也是为什么当她面对仇恨时,表现出的挣扎与矛盾,在某种程度上讲,不输于艾莉的人物丰满度。
这样的双圆形人物主角,且二者是完全对立(双方都是彼此复仇的对象),这在游戏创作甚至是其它艺术创作上都很少见的。二代其实在人物的塑造上为游戏行业进行了先锋的探索:它尝试拓宽游戏中的人物塑造规则,让多角度的游戏人物都能够更加丰满立体。这也正是“游戏”这一形式的独到之处——只有游戏能够让玩家同时代表对立的两者,通过交互与沉浸式的剧情体验,来完成对立圆形人物的塑造。
其次,我想解释一下,艾莉放走艾比的核心动机。
基于两个圆形人物之上的,艾莉与艾比其实内核是一种“一体双生”的关系。
其实在二代中有着大量的隐性与意象的暗示,表明艾莉与艾比在生命的境遇上存在着某种互文或者互补的关系。
两人的命运都因为“父仇”(乔尔算是艾莉的养父)而交织在一起。艾莉对待感情冲动、果断,不在乎旁人的眼光,而艾比则犹豫、寡断,反复颠倒;一个喜欢恐龙馆,一个喜欢海洋馆;身边的伙伴都有怀孕的孕妇,而且都被对方劫持过,结局也是相反的——艾莉杀死了梅尔,而艾比放过了蒂娜。
小到许多游戏的设定与细节处,二人也都是互文或互补的关系:比如她俩在完成绳子解密后都会自言自语夸自己聪明;比如当艾比中了疤脸帮的埋伏,一度被吊起来之后,转向艾莉的视角,在记事本里会描述到,一想到乔尔,感觉就像“被人勒住了脖子”。而两人在游戏的设定上,几乎每一把武器也都是呼应的,比如弓与弩,泵动散弹枪与双管散弹枪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