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双减”不用担心,高科技教师来帮忙(3)
目前,教育新规着重减轻学生沉重的课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让学生可以更好地学习,回归校园,构建良好的教育生态。在西安高新区,各校(园)正在大力发展具有校本特色的多元化课程和丰富的课外服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这样的背景下,
教育工作者如何尽快转变观念,
家校如何配合,
让“双减”工作落到实处……
一起来听听高科技老师会怎么说?

李志龙,西安高新一中初中校区高级教师,“名师+”培训社区主持人。
作业分类——减负增效的助推器
新课改前,西安高新一中初中部对传统作业布置进行了理性思考。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设计不同难度和数量的作业,是有效教学的迫切需要,也是真正体现“面向所有人、关注差异、满足学习需要”理念的有效途径新课程提倡的“不同学生”。.
从2002年开始,学校在数学、物理等学科尝试新的作业分配方式,对学生的日常作业进行分类。具体方法是: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设计难度和数量不同的A、B、C三种作业供学生选择。暑假期间,学校根据双减政策,专门组织人员对原有的分层作业进行了全面复习。各项作业的标准是:
C类作业
《课程标准》相关题目规定的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基本技能。主要是课本上安排的习题。
B类作业
选择C类的部分题目,适当增加对基础知识的拓宽和深化,对基本技能要求较高的题目。加题主要是课本中的难点习题和老师根据《课程标准》选择的补充题。
A类作业
选择B、C类的部分题目,适当增加拓宽和深化基础的题目,具有一定的综合性、灵活性和开放性。附加题主要是教师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能力设计的补充题。
学校要求老师按照A、B、C三类布置作业,两类作业的补题要根据当天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全部控制在半小时内。学生每天根据当天学习的具体情况自愿选择A、B、C类中的一种,不搞一次性迎新。
分类作业最大的特点就是针对性的增强。量体裁衣,量体裁衣,让各类学生都有选择作业的权利。学生不再抱怨完成作业太难或太简单,不再觉得完成作业是无效劳动和浪费时间。各类学生完成的作业量都比较少,但每类作业都是最适合该级别学生的。通过完成少量有针对性的作业,学生不仅掌握了必要的知识,而且在完成作业后有时间查漏补缺,深入学习,发展特长,为学生的后续发展奠定基础。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实现了“减负增效”。

侯东伟,副校长,高级教师,陕西省学科带头人,陕西省教学能手,西安市教学名师+培训团队主持人,西安市骨干教师,西安市市优秀教师。
“双减”后,减了什么?加强制度统筹设计,相互促进,做好“减”与“提”:减轻校内外过重负担,提高校内教学质量和活动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