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对于房产是国家经济核心资产的定位,货币价值的锚定,开始调整的本质,并没有改变。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2
中国的房地产经济和房产价值逻辑,其实已经发生了重要的变化
预期效果的本质看清楚了,那么从经济社会和市场经济环境的角度,来聊聊中国的房产,在本质层面的一些重要变化。
过去20年,是中国房地产作为中国经济支柱的一个过程,所以,房产就是核心资产,房地产经济就是国运经济,这个结论没有什么争议吧?
个体也好,公司也罢,甚至是行业也是一样,在任何经济环境里面,想要实现持续发展,收益跟上宏观增速,只有一个选择,那就是持有核心资产,紧跟国运经济。
所以,在过去20年里面买房的行为,不仅仅是需求,而是一种经济环境中的必然正确,只要中国这个国家经济在发展,不断创造增量,那么核心资产一定跟涨,一定会成为货币扩张的渠道,一定会成为信用膨胀的载体,而对应的国运经济和关联行业,必然获得高于社会其他行业的平均水平的收益。
这里面有一个关键,就是这种经济行动的正确性,是建立在国家将房地产经济和国运经济划等号,还有房产是核心资产的基础之上的。
严格意义上来说,无论是从国运,还是核心资产的角度来看,转折点其实早就出现了,那就是2017年的中美贸易战。
美国用产业链和技术卡中国脖子,让中国实现经济增量的外贸马车遭遇到不得不升级的挑战,从这个角度上来看,锚定房地产经济的老路子,不想改也得改。
以前国家有钱还可以搞基建,扩大房产规模,反正肉烂在锅里,实物资产房产换负债,滚雪球经济欣欣向荣。
但是在科技上被卡脖子,国家怎么用钱就一定会慎重考虑了,毕竟依靠没有任何技术含量的钢筋水泥资产,是没有办法实现国家经济真正增长的。
上一轮货币化安置,其实就已经是中国房地产经济最后的辉煌了。
中国房地产经济和房产的价值逻辑,其实从国家的层面,早已发生了重要的调整和变化。
经济换锚,带来的过程阵痛,比结构调整还难受,2020疫情爆发以来,前期还有外贸支撑,中后期外贸转弱,这样的痛苦就变的非常的明显,而绝大多数城市,躺在土地财政的传统模式上面提前过了这么多年好日子,一时半会就要完成收入转型,经济调整,谈何容易?
新的国运经济,尚不明确,新的核心资产,尚未确定,房地产经济和房产的时代使命还没有完成,就提前被要求退场,这才是当前所谓预期和信心不足的深层次根源问题。
因为越来越多的人都明白,未来中国不可能依靠大搞房地产建设实现经济增量,从复杂多变的全球博弈中破局而出,在美国的针对和战略影响之下,就连基建出海都充满变数,叠加后续外贸的不确定性风险,中国的国运经济换锚,重新锚定核心资产,是必然选择。
看懂了以上的逻辑分析,才能说真正看懂当下中国楼市和房价的现状,看到了本质。
依靠房地产经济发展,依赖房产就能实现财富保值升值的时代,已经结束,这才是关键所在。
不能和国运捆绑,不能当核心资产,那么房子这个东西,就必然会金融属性剥离和货币承载能力降低。
对于个人和家庭来说,如果自己的房子不能和国家认为的核心资产重合,那么房子就不可能带来超额资产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