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3
趋势预判:这一轮对于楼市的风向转变和调控转向,会带来哪些可能的后续效果?
回到当前2022年这一轮风向转变和调控转向来看,基于以上对“顶层设计”和“底层逻辑”两个维度的分析和研究,这里谈几点对后续中国楼市和房价的研判观点:
1、首先是从城市角度来看,接下来,除了有真实供需挤压,人口持续流入,并且大量实体经济和产业扎堆的头部城市以外,其他绝大多数普通的城市,不会再有房地产的概念。
房地产概念,就是房子具备金融和资产属性,很现实地来看,绝大多数普通和一般的城市,当下的问题其实不是“房地产还行不行”,而是“没有房地产本地的经济基本面如何持续”。
人口外流,资源枯竭,缺乏具有竞争力的实体产业,没有优势竞争能力,值得国家在财政和政策层面予以倾斜和支持理由的城市,其实救楼市的意义完全可以看做是饮鸩止渴。
就算短期能刺激起来,如果在经济结构上面没有任何突破和进步,没有支撑的房价和市场能管多久?
2、一线城市调控方向,至关重要。
有两种可能,要么一线放开,实际上现在四个一线城市在调控上的政策定力保持得很好,并没有实际宽松和放开的动静,一旦放开,供需挤压,必然反弹,给全国楼市带来的信心意义自然不用多说,但是后遗症也明显,那就是会掀起新一轮的楼市高温。
这就要看国家权衡经济现实需求了。
要么一线卡死调控,持续保持高压的楼市和房价管控,会有什么结果?
很现实,从2021年就说到今天,但是始终不能落地的房地产税,会被加速逼出来,落地实施。
地方政府如果不能从土地财政上面实现收入,那就只能通过税收产生收入了。
这个可能性比较大,和戒毒一样的,只要挺过最难受的阶段,就能找到新的活路。
3、绝大多数的房产,未来的价值定位,将主要以“防御性”为主,而只有极少数的房产,能有“进攻性”。
不仅仅从城市的角度来区分,就算一线城市也是一样,具备投资价值,房价会出现上涨,有明显优质资产特征的房产,始终会有,但是物以稀为贵,这样具备进攻性的资产,将成为越来越稀少,资产荒是必然的。这是经济规律。
而绝大多数的房产,不会和国家金融体制和货币购买力直接粗暴简单地脱钩,但是没有流动性和信用扩张的支撑,只能当做防御性质的资产存在。
保障房产的基础金融价值,这是国家信用的一部分,房子的价值不可能呢归零,但是想要通过房子的价值变化实现套利,会越来越难。
这就是房住不炒的精髓所在。而2022年,恐怕没有人还会质疑国家塑造“房住不炒”主旋律环境的决心和定力了吧?
4、从各个维度来看,中国的房地产经济着陆是必然趋势,而且这个趋势,不会以房地产经济结构中的各个方面的参与者的意志和想法,发生改变。
着陆之分软和硬,本质上都是价格回归价值,无非过程和表现形式不同而已。
对于在过去20年里面躺在房地产经济膨胀和房价上涨过上了好日子,形成了依赖和惯性的市场参与者来说,接受和面对着陆过程的痛苦也是必然的,这并不是危言耸听。
实际上,在全新的,真正的国运经济没有明确和发挥作用以前,房地产经济存在的意义,就是支撑,而不是发动机了。
5、从结构来看,流动盘适当增大,增量盘持续减少,甚至完全停止,是必然的趋势。
流动盘,是存量房产的盘活和流动,主要集中在二手房市场;
增量盘,就是新房市场,会持续萎缩。
以上的研判观点,可能也未必完全准确,最多只能作为一个角度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