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着汽车电动化浪潮、传统技术革新换代之际,印度想提振本土汽车产业链地位。尽管印度是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之一,不过,在全球的产业分工链条上,印度汽车业的不可替代性仍比较孱弱。全球顶级汽车制造商的业务并没有在这里广泛铺开。
即便许多全球主流的汽车制造商也从印度出口汽车,但出口量很小,仅为总产量的15%左右。印度汽车零部件制造商有30%的产品出口海外市场,但在全球汽车零部件贸易总额中尚不足一成。
“这么小的规模,难以产生协同效应。” 波哈拉告诉出行一客(ID:carcaijing),缺乏生产全套汽车零部件的能力,基础设施不足也是制约印度汽车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印度有很长的路要走。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供应链与服务创新中心研究员王良告诉出行一客(ID:carcaijing),高端制造业不仅需要投资建现代化工厂,背后需要整个供应链体系的支撑,从基础设施、专业化的产业工人、供应商网络到各类生产性服务都要跟得上,这样才能形成可靠的交付能力。
王良补充称,适合去印度的还是非供应链密集型产业,比如供应链条较短、不需要很多上下游配套和工业服务网络就能完成交付的产业。
汽车业是塑造“印度制造”的重要一环,印度政府希望借此提升制造业的技术水平,增强出口竞争力,解决国内就业问题。“印度制造”计划于2014年9月启动,旨在使印度成为制造、设计和创新的中心,强调本土生产。
“印度将在未来几年成为世界第一的汽车制造中心。”自2021年以来,Nitin Gadkari多次宣言称,“印度汽车行业现在的营业额为65亿卢比,未来五年可能会升至150亿卢比。该行业为中央和各州贡献了最大比例的商品及服务税,并为4.5亿人提供了就业机会。未来几年,这个行业将增加2000万个工作岗位。”
汽车制造工业对印度经济贡献甚大。2022年3月,现已担任印度工商部长的皮尤什·戈亚尔(Piyush Goyal)在汽车零部件制造商协会的活动上表示:汽车工业价值超过1000亿美元,占印度国内生产总值(GDP)的2.3%(中国的这一数字约为10%)。
政府希望借助产业政策重构印度汽车产业链:汽车行业的制造业领域推进制造业促进计划(PLI)的激励规模高达35亿美元,政府拿出高达18%的财政激励措施用此扶持本土汽车工业,目前共有95家企业获批汽车PLI 计划。
波哈拉认为,PLI吸引的企业能够帮助印度补足这一短板,扩大印度在全球汽车贸易中的市场份额。
印度汽车产业链希望升级革新,产业政策是催化剂,强大的本土消费需求则是基本盘。
“当前的印度像极了21世纪初期的中国,我们希望在这里复刻当初的成功。”一位在印度汽车零部件行业的高管告诉出行一客(ID:carcaijing),随着印度城镇化率的进一步提高,印度的中产阶级规模有望迅速扩大,买车的人会越来越多。
印度居民的钱袋子正在变鼓,爱花钱、消费者群体年轻。印度国内消费在GDP中占比超过60%,消费者的平均年龄仅有28岁。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到2030年,印度人口的城镇化率将达到40%,城镇人口的人均收入将达到每年4700美元(约合人民币31500元),较当前增长一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