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冻米面制品可以通过对面点师的替代,降低终端餐饮店运营成本。B 端速冻米面制品和预制菜 可以理解为米面粮油、生鲜食材、各类调味品和厨师的集成,终端餐饮店仅需要进行加热或简单 处理即可。面点制作技能需要专门培训,因此一般工资较高,以上海为例,面点师傅的月薪普遍 在 7000-10000 元左右,对于大量小餐饮店是一笔不小的支出,使用速冻制品则能够在保留米面 SKU 的同时节约这部分成本。对比之下火锅料则是单独品类,与天然肉类有一定替代关系,更多 是品类渗透而非降成本逻辑。
1.2 品类属性:需求基础,偏好多元,供给有半径限制
速冻米面制品的需求特点:基础+多元。从需求角度,我们尝试用两个维度刻画不同食品品类的 属性:1)客观效用 VS 主观效用:我们将客观效用定义为满足生理性、基础性、功能性的需求, 将主观效用定义为满足心理上的需求,比如对特定口味的满足感、休闲以及社交需要;2)评价 维度单一 VS 多元。与其他食品饮料品类对比,速冻食品主要满足的是高效便捷、节省时间与成 本的需求,因此具备较强的功能属性;由于主食与副食的区别,满足饱腹需求的速冻米面在功能 性上又略强于火锅料、预制菜。我国不同地区饮食习惯各异、菜系各具特色,因此速冻食品的需 求点分散、评价维度多元,SKU 较多;其中火锅料本身是地域美食走向全国,对产品的需求点较 米面、预制菜相对更集中。
速冻米面的供给特点:生产地域限制小+销售半径有限。从供给角度,我们也尝试用两个维度刻 画不同食品品类的属性:1)全国化生产 VS 地域性生产:产品生产对特定区域禀赋(如特定的气 候地理条件、产业链配套程度等)的依赖强弱,也即产能异地复制的难度;2)销售半径大 VS 销 售半径小:产品特性、运输成本造成的销售半径差异。由于冷链物流的成本显著高于常温物流, 速冻食品的干线-支线-终端全链条的配送、仓储成本较高,因此销售半径有限。速冻生产过程对 自然环境没有限制,除鱼糜制品所用的鱼浆生产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和湖北,其他米面粮油、肉 类等原材料地域性较弱,虽然在河南等农业大省产业配套更好,但整体上异地复制的限制较少, 龙头依靠充足资金能够顺利实现全国化产能投放。
与其他方便食品、外卖相比,速冻米面的便利性、经济性和口味都位于中间位置。位于同样是满 足方便、饱腹的需求,速冻米面在 C 端有较多替代品,包括方便食物、面包、外卖等。我们从单 位热量值价格、口味满足度、方便程度三方面对比,以速冻水饺为例,速冻米面制品性价比较高, 口味营养丰富度大于方便食品、面包,满足一餐饭所需热量的成本也低于外卖;但速冻食品仍需 自行进行蒸煮等加工,导致其在方便程度上不及现成食物,同时也将 C 端消费场景限制在家庭。
以上特点会造成速冻米面制品存在一定的产品逻辑,品类创新是行业增长的重要动力。根据第二 十届中国方便食品大会统计,速冻米面制品以水饺汤圆等传统为主,占比稳定;面点、休闲等新 品类增速更快,占比呈提升趋势。近年来手抓饼、卡通包、烧麦等新单品创新不断,人们主食、 早餐可供选择的米面制品更加多元化,水饺、汤圆本身属于较早采用速冻工艺制作的传统品类, 因此 2011-2020 年三全面点点心类、安井米面制品(面点为主)收入增速显著快于三全传统品类。
1.3 生产特点:上游大宗属性强,降成本主要靠生产端的规模 效应
原材料端,速冻米面制品的上游更偏大宗,面粉价格波动性弱于肉类和鱼类。具体看速冻米面制 品的原材料构成,根据三全招股书披露的 2007 年 1-6 月分产品的各项原材料成本构成(后续不再 披露,虽然时间较久远但保持稳定),速冻水饺的原材料成本占该品类营业成本比重为 84.3%, 其中肉类占原材料比接近 5 成,面粉近 2 成;速冻面点产品的原材料成本占该品类营业成本比重 为 71.1%,其中面粉占原材料比约 4 成,其次是白糖、肉类、植物油,以及鸡蛋、酵母、奶粉、 奶油等。原材料占比高的面粉、肉类、油脂等都属于大宗品,规模较大的企业在成本端虽然较小 厂家具有一定优势,但由于采购量相对于庞大的农产品上游很低,因此规模效应带来的成本优势 不如速冻鱼糜制品大。这是由于鱼糜制品最主要原材料是鱼浆,而鱼浆则是水产品中的一个小品 类,且上游白鲢鱼价格波动性较米面粮油更大,龙头企业如安井议价权、囤货优势更大,且可以 向上游延伸控制原材料供应(例如安井收购新宏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