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菜需要在生产线上进行标准化热处理。受访单位供图
拾福佃工作人员在校准精加工设备的参数。
受访单位供图
11月,首届中国国际预制菜产业博览会(下称“国际预制菜展”)将在东莞举行。作为目前国内唯一国家级、国际性预制菜展会,本次展会现向全球预制菜企业发起招展邀约,届时全球预制菜企业将集聚在东莞。
疫情发生后,预制菜这一新兴产业从后厨走向前台,站上了产业新风口。为了抢占产业风口,贯彻落实“省预制菜十条”,东莞打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组合拳,迅速形成“一套工作机制、一份工作方案、一个产业联盟、一个产业园区、一份重点企业清单、一份重点项目清单、一套扶持政策”的“七个一”工作思路,出台《东莞市推进预制菜产业发展实施方案》,成立产业联盟,推动预制菜产业集群发展,在发挥东莞食品加工制造优势的基础上,推进预制菜产业融合化、品牌化、特色化发展。
撰文:南方日报记者 叶永茵 唐卓 施美 李玲玉
统筹/策划:叶永茵
产业链形成
一大批品牌企业崛起
对于东莞餐饮行业从业者而言,预制菜并不陌生。经过近20年的发展,东莞已经发展出相对成熟的团餐行业,在学校、企业及各类食堂出现身影。来自团餐的深厚积累为东莞餐饮业抢抓预制菜风口奠定了基础。
在厚街,广东拾福佃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下称“拾福佃”)拥有中央厨房,可以完成全自动烹饪生产,但这仅是冰山一角。拾福佃董事长韩志坚表示,公司还拥有大型有机蔬菜生产基地和冷热链物流体系,业务范围贯穿了整个预制菜产业链。
“东莞是一片适合发展预制菜的土地,有成熟的餐饮业,做餐饮的氛围很浓。”谈起东莞本土诞生的餐饮品牌,韩志坚如数家珍,真功夫等餐饮品牌总在关注业界的最新变化,因此在预制菜概念刚兴起时,东莞餐饮业便春江水暖鸭先知,开始抢滩新市场。
从农产品生产的源头,到净菜、烹饪、包装、运输、送上老百姓的餐桌,预制菜生产链全流程莞企都有涉及。东莞市鸿骏膳食管理有限公司(下称“鸿骏膳食”)、广东润丰农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广东省松湖优谷渔业发展有限公司、广东佰顺农产品供应链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佰顺集团”)、广东百味佳味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东莞穗丰粮食集团有限公司、广东嘉荣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等上下游企业纷纷入局,预制菜生产加工企业涵盖了传统预制菜、上游农林牧渔、速冻食品、餐饮/中央厨房、生鲜电商、餐饮供应链平台等企业。
一吨蔬菜随着传输带送上了设备,经过清洗、切割、消毒等流程后,一根根标准化的菜心送上了预制菜的厨房。走进拾福佃的食品生产车间,扑面而来的感觉是自动化程度高。公司负责人介绍,自动化设备不少是由东莞好助手食品机械有限公司生产,预制菜产业的高速发展带动一大批设备制造企业高速成长。
在拾福佃一间专门负责洗米、筛米、煮米的车间,几十口大锅整齐地排列在生产线上,只配备一名工作人员负责监督生产线运行,其余动作均使用机械设备操作。拾福佃总经理张绍飞表示:“智能化的车间、标准化的生产,决定了预制菜可以实现大规模推广。预制菜区别于其他菜品的一大特征是,预制菜的安全标准、口味都经过检验,吃得安心、省心。”
现在,预制菜已悄然走向东莞市民的餐桌。在东莞松山湖光大we谷产业园七楼,一家名叫“菜方便”的品牌企业悄然进驻。记者走访发现,“菜方便”面向个人消费者直营预制菜品,目前在店面销售的菜品有120多种。
疫情背景下,一般认为年轻人会是预制菜最大的消费群体,可“菜方便”在东莞的销售情况打破了人们对预制菜的常规认知。“菜方便”在社区开启了直营店,未来还将打造加盟店,并且在小区、写字楼铺设无人零售货柜。线上下单、无需排队、随时选购,为消费者提供真正的便利。
“菜方便”CEO宁敏江表示,开在东莞南城的直营店消费者主要是中老年人,并且还有增长空间。“这说明不仅是年轻人不喜欢做饭,叔叔阿姨有了更方便的选择,也不愿意买菜做饭了。”宁敏江笑着说,“预制菜的消费群体比我们预想的要广。”
餐饮业将菜品以半成品形式售卖,催生了消费需求,预制菜行业的品种也不断丰富起来。真功夫去年3月启动预制菜线上销售模式,在美团优选、多多、淘菜菜、抖音等平台销售,今年7月销售额达100万元。真功夫相关负责人表示,公司目前的主营业务是方便菜、冷冻调理包、冷链盒饭、冷冻预制菜。公司从2000年开始涉足预制菜行业,之前一直为自身600家真功夫门店提供预制菜服务,如今线上销售模式广受好评,预计2026年前完成产品全品类布局,同时立足广东,辐射华南各市及华东、华北一线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