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 > 健康常识

夏季出汗多,长“痘痘”是排毒?注意个人卫生,“食补”、更健康

常驻编辑 健康常识 2022-12-08 钠盐   夏季   个人卫生   汗液   健康   无机盐   瓜果   营养不良   毛孔   废物   物质   食物   现象   皮肤   人体

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对人体具有保护功能。qCd拜客生活常识网

同时皮肤也具有排泄功能。汗腺分泌汗液通过皮肤毛孔排出,可以把一部分代谢废物排出体外,因此人们经常把出汗成称之为“排毒”。qCd拜客生活常识网

每年到了夏季,人们出汗就会比较多,皮肤因此就容易出现一些问题,“长痘痘”是比较常见的现象,尤其是一些年轻人。qCd拜客生活常识网

有些人在使用一些护肤品之后,皮肤会出现很多小痘痘,而销售员也把这种现象视为排毒,事实上真的是这样吗?qCd拜客生活常识网

qCd拜客生活常识网

夏季皮肤问题多,一般与个人卫生情况有关qCd拜客生活常识网

因为夏季人体新陈代谢旺盛,出汗比较多,而汗液中除了含有大量代谢废物之外,还会含有部分营养物质,包括无机盐、糖与脂肪等物质,而这些物质吸附在皮肤上就会成为一些细菌的营养,加上比较温润的气候条件,就容易导致真菌大量繁殖,皮肤健康就容易出现问题。qCd拜客生活常识网

再者,一些油脂还容易导致毛孔的堵塞,汗液分泌后不能顺利排出,也容易导致一些炎症的发生,夏季皮肤就容易出现问题。qCd拜客生活常识网

夏季要注意的4件事,皮肤更健康qCd拜客生活常识网

1、少化妆qCd拜客生活常识网

尤其是一些女性,特别喜欢化妆。qCd拜客生活常识网

要知道,化妆容易导致毛孔堵塞,不利于汗水的及时排出,所以更容易出现皮肤问题,尤其是从事户外活动的时候。qCd拜客生活常识网

如果是出席一些重要的聚会,需要化妆的话,建议结束后要及时清理。qCd拜客生活常识网

qCd拜客生活常识网

2、注意个人卫生qCd拜客生活常识网

每天多清洗、包括面部清洗,勤洗手等。qCd拜客生活常识网

还有就是贴身衣物,包括袜子,建议每天一换洗;私人用的毛巾、浴巾等要每天放到太阳下暴晒。床上用,包括布艺沙发等,也要定期清洗。qCd拜客生活常识网

外出运动或劳动过后,一般都会出汗比较多,结束后要及时更换衣物。qCd拜客生活常识网

3、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qCd拜客生活常识网

首先是良好的睡眠习惯,建议每晚睡眠时间不超过11点,晚上睡眠时间不少于7个小时。午睡时间控制在12——14:30,时长控制45分钟——1.5小时,对于皮肤也是很好的。qCd拜客生活常识网

当然,对于爱美的女性来说,夏季要尽量减少晒太阳的时间,以及减缓控制在30分左右即可,同时要避免上午11点——下午4点之间的烈日。qCd拜客生活常识网

qCd拜客生活常识网

3、少吃重口味食物qCd拜客生活常识网

包括辛辣刺激的食物、甜食、油炸食品、火腿肠、腊肉等腌制食品,冰冻的冷饮等等。这些食物进食过多不利于人体代谢,会导致代谢废物增多,加重排泄负担。qCd拜客生活常识网

饮食要以清淡为主,比如多吃些新鲜的瓜果蔬菜,肉类以吃鱼类为佳。晚餐可以适当喝些粥,或清汤。还要注意多喝水,年轻人比较好动,一般每天需要准备1500——2000毫升。qCd拜客生活常识网

夏季要多喝水,通过喝水来给皮肤补水。qCd拜客生活常识网

要尽量少通过喷雾,或者洗脸来试图给皮肤补水。因为皮肤没有吸收功能,面部水分蒸发会带走人体内更多的水分。qCd拜客生活常识网

qCd拜客生活常识网

老年人夏季要防止营养不良qCd拜客生活常识网

出汗不仅排毒,也会消耗人体更多的营养物质。qCd拜客生活常识网

汗水中不仅会带有大量的代谢废物,同时也会流失一部分营养物质,夏季出汗多,所以人体对营养的需求会更大,其中包括无机盐(矿物质钙盐,钠盐、钾、镁等);还有就是“三大”能量物质(脂肪、糖类、蛋白质,当然流失更多的是水。qCd拜客生活常识网

所以夏季人体对营养的需求量更大,而暑热导致我们的食欲下降,所以更容易出现营养不良现象,尤其是小孩子与老年人。qCd拜客生活常识网

建议除了一日三餐之外,还可以适当吃些零食,可以是瓜果,坚果,玉米棒子、马铃薯,喝些豆浆或牛奶等。qCd拜客生活常识网

相关阅读:

  • 网传:“醋泡鸡蛋”可以软化血管?医生告诉你是真是假
  • 血管堵塞全过程,看看你给它添堵了吗?
  • 这三种厨房中的调料,是脑梗的“加速器”,建议在做菜时尽
  • 8种蔬菜不建议常吃,看看有你爱吃的吗?请转告身边人
  • 经常吃豆腐乳,究竟对身体是好还是坏?现在有正确答案了
  • 食用这种盐死亡风险降12%
  • 掌握这些控盐小技巧,不再谈“盐”色变
  • 什么是“三高食物”?记住这5条饮食建议
  • 换季就输液对预防脑血管病有效?听听专家怎么说
  • 科普:低钠盐有助于降低中风和心脏病风险
    • 网站地图 |
    • 声明: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做权威认证,如若验证其真实性,请咨询相关权威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