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海域辽阔,分布在不同的水域和洋流,所以一年四季都有不同的海鲜出产,而夏季最常见的海鲜就是蛤蜊。

从南到北,有福建的蛤蜊苦瓜汤,清凉解暑;青岛夏夜著名的“吃蛤蜊,哈啤酒”。除了蛤蜊以外,鲍鱼、海胆和青蟹都是夏季盛产的海鲜。
怎样存储海鲜?
因为夏季的海鲜多属于贝壳和甲壳类,属于常见的过敏原。除了个体健康原因,当海鲜受到富含组氨酸脱羧酶的细菌的污染,于适宜条件(一般是高温)下,则可被分解出大量组胺。如果食用了含大量组胺的海鲜,可能会产生过敏性(或称类过敏)中毒。

夏季高温,所以在购买海鲜后,应该尽早储存在低于4摄氏度的环境中,避免过久的暴露在5摄氏度以上高温,并于24小时之内尽快食用。
怎样挑选海鲜?
尽量选择可靠的海鲜供应商购买海鲜。虽然某些“海钓”的“新鲜”海鲜听起来很诱人,但是它们却很有可能是在被污染的海域被捕获的,或者“海钓”个体户没有完善的保鲜意识,导致海鲜有变质的风险。

活的蛤蜊的外壳应该看起来潮湿,并且紧闭。如果外壳裂开了,轻拍一下。壳合不上或有裂纹,就不要购买。新鲜剥壳的蛤蜊、牡蛎或贻贝的肉应该饱满,并有一层自带的透明或者轻微乳白色的液体,没有贝壳或沙砾和强烈的气味。
吃海鲜的好处
海鲜是一种低热量的优质蛋白来源,并且是必需脂肪酸ω-3不饱和脂肪酸DHA、EPA的主要来源。这两种脂肪酸对婴儿的大脑和视觉神经发育都非常重要,并且对心血管健康也有显著效果。美国心脏病协会(AHA)建议冠心病患者每天食用1000mgDHA/EPA。《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成人每天平均摄入水产品40-75克,或者每周摄入水产品280-525克。

海鲜建议还是吃原汁原味的,清水加姜和少量酒蒸或者煮贝类和甲壳类海鲜是最能放大其鲜味的烹饪方式。油炸、过多的调味都会破坏海鲜本味,并且导致热量和钠摄入过多,给健康带来不必要的负担。

海鲜虽好,但如果因为吃海鲜导致饮酒过量就不太好了。而且酒精会导致味觉麻木,而错失了海鲜的美味,岂不可惜?所以最佳的海鲜品尝方法就是化繁为简,清清爽爽最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