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肌瘤患者不能吃什么?豆制品?真正需要注意的是这些饮食习惯
文丨被写作耽误的营养师
子宫肌瘤是一种育龄女性高发的生殖系统良性肿瘤,癌变几率很低,一般常见于30~50岁的女性人群,其发病率约为20~30%,可能会引起月经不调、腹部疼痛、白带增多、贫血等症状,也有部分患者没有明显的症状或不适感。

提到子宫肌瘤,有些朋友可能首先会想到,要少吃或完全不吃豆制品,害怕豆制品中含有的天然激素对子宫肌瘤产生不良影响。
这种警惕与重视是对的,但是,这种想法却存在一定的误区,子宫肌瘤患者并非要完全与豆类及其制品绝缘的,也不是因为豆制品吃多了而导致了子宫肌瘤(后续会具体解释)。
今天这篇文章就与大家分享子宫肌瘤患者的饮食建议及注意事项,会从子宫肌瘤的发病因素及饮食习惯与子宫肌瘤的关系等方面来一一探讨。
子宫肌瘤的发病因素有哪些?
了解子宫肌瘤的发病因素,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这种疾病,不仅可以清楚哪些饮食习惯对子宫肌瘤有利与弊,还可以从生活方式上加以注意。

从目前的研究来看,子宫肌瘤的发生可能是单个因素导致一系列环节的改变,也可能是多个因素、多个环节互相作用、共同促进的结果,这其中包括了:
- 遗传因素
- 年龄与月经史、生育史、流产次数
- 激素水平(雌激素、催乳素等)
- 妇科疾病(宫颈炎、盆腔炎等)
- 生活习惯(精神压力、熬夜等)
- 饮食习惯(饮食结构失衡、某种营养素缺乏或过高等)
- ……
这些因素都与子宫肌瘤的发生有着一定关联,今天重点跟大家讨论的则是其中生活方式与饮食习惯与子宫肌瘤的关系,毕竟这是我们可以控制因素。
我们先来看一个研究。
2016年《宁夏医学杂志》刊登了宁夏妇幼保健院的一项调查研究,其中统计与分析了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与子宫肌瘤的关系:

研究报告截图
研究表明,生活方式与饮食习惯中的很多因素与子宫肌瘤的发生有关,其中吸烟、被动吸烟、饮酒、肉类和腌泡菜摄入过多等都可能在一定程度上罹患增加子宫肌瘤的风险;而体育锻炼、外阴清洁、新鲜蔬菜水果、适量的蛋类、奶类及豆类的摄取,则有利于降低子宫肌瘤的发生风险。
还有一项研究。
2019年发表在《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上的一项天津市北辰区中医医院的研究中,提出了咖啡因摄入过多(≥500ml/日)也可能在增加子宫肌瘤风险的观点,不过具体的机制尚不明确,可能是与咖啡因可通过对卵巢功能的影响,改变激素水平与代谢。
对于这一观点,个人持观望态度,期待后续的进一步研究,不过无论过量的咖啡因是否真的会增加子宫肌瘤风险,确实也不建议大量饮用,适量为好。
子宫肌瘤就与豆制品绝缘了?
从上述研究以及其他国内外的一些流行病学研究(中国、日本等亚洲国家,以及欧美的研究等,如欧洲食品安全局),普遍的观点认为:饮食中适量的豆类及豆制品摄入并不会增加子宫肌瘤的风险,反而有利于平衡激素水平。

原因在于:
豆制品中的植物雌激素并不是真正的雌激素,它在我们体内可以与雌激素受体结合,呈现一定抗雌激素的作用,同时它还可以促进性激素结合蛋白的合成,从而降低体内游离雌激素水平,抑制芳香化酶活性以减少雌激素的生成。
也就是说,豆制品中的雌激素具有双向调节作用,当体内雌激素水平过高时,适量食用豆浆豆制品并不会增加雌激素水平,反而会起到一定抑制作用。
所以,对于已经发生的子宫肌瘤患者而言,不必恐惧豆类及其制品,正常适量摄入即可,至于这个适量是多少,我们可以参考2016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每天大豆及坚果类摄入在25~35克为宜,可以给大家一个参考量,15克左右的大豆相当于一杯300ml的豆浆、20克大豆相当于大概100克豆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