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文规则:周一、周三、周五更新。点击关注@三甲医院中医袁大夫查看更多文章。
本系列文章用通俗易懂的现代科学语言解读中医经典《黄帝内经》的内涵,帮助读者建立系统的中医思维,不同层次的人都有所收获及心得。为把道理讲清楚,每篇文字都会较长,适合慢慢品味。

以中国的地理位置和气候变化规律为例:春天来临的过程,实际上是太阳开始从南回归线向北回归线移动、日照的强度越来越强的过程。中国的东南方太阳直射幅度强,靠近海洋,因此湿度大。在春天来临的过程中很容易形成湿热的高压暖湿气流。相比东南地区,西北地区太阳辐射弱、干燥,春天来得晚。风的运动规律总是从高气压吹向低气压,气压差越大,风速越大。所以在春天,中国的季风特点是从东南向西北吹,季风吹动的过程带动了暖湿气流从东南向西北扩散。这个过程中带来了降雨。春天的节气从立春到雨水、惊蛰、春分,实际上是一个暖湿气流逐步向西北漂移的过程。暖湿气流向西北移动的过程中温度逐渐降低变成雨水。暖湿气流的强度也会逐渐减弱,中国的西北地势海拔高,暖湿气流飘散到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脉、祁连山脉后就会在山顶上凝结成积雪。到了夏天就会融化变成溪流汇集成江河,从海拔高的西北流向海拔低的东南。
中国的西北虽然气候干燥、降雨少,但是中国的长江和黄河都是发源于青藏高原。长江、黄河途经过的地方形成了最肥沃的长江黄河冲击平原。长江黄河大大小小的若干支流、以及与之相连接湖泊绿地,形成了最肥沃的、最适于人类生存的河谷平原,酝酿了人类悠久的历史以及文化文明。
长江和黄河最终又汇入到位于东南方的大海。

冬季西北方近地层空气冷、密度大、气压高,故冬季多吹西北风。西北方向冷燥的气流从西北流向东南方,冷燥的气候带来的是肃杀和凋零的气候状况。动植物开始进入到了冬眠或者收藏状态。
春夏秋冬的交替带来了春夏两季暖湿的东南风从东南向西北吹,在西北形成冰川,形成了中国主要河流的水源。秋冬两季冷燥的气候条件从西北往东南吹,形成了一个阴阳交替、运动对流的气候生态圈。河流流经的土地、森林、湖泊产生了良好的生态圈。构成这个生态圈的主要元素有自然规律绝对主导、大气的运动规律、水、土壤、森林湖泊、河流、地表地下径流系统、以及生物代谢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