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 > 健康常识

既然已经饱了,为什么还要吃呢?是胃口好?这3个因素,要避免

常驻编辑 健康常识 2022-12-14 胃液   泡饭   胃部   膳食   血糖   食欲   腹部   胃口   缓慢   纤维   蔬菜   肚子   食物   现象   因素

人们每天都为吃什么烦恼,常常是刚吃完饭又饿了,越控制就越想吃。为什么吃了东西还容易饿,揭穿饥饿背后的“黑手”。SQM拜客生活常识网

常说人要吃七分饱,但在不知不觉中吃撑了,会对胃造成一些伤害。归根结底食物储藏在胃里,需要胃液的腐蚀,经过胃时不停蠕动,各种消化酶会分解食物,经过处理之后就会进入小肠从而被人体吸收。SQM拜客生活常识网

胃肠蠕动功能受限,胃液会被稀释,不但会影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还会影响胃部健康。任何人都明白这个道理,但是看到美食就在眼前,真的很难停下来享受美食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很多时候就会出现明明已经吃饱了,嘴上却想吃东西的现象。SQM拜客生活常识网

SQM拜客生活常识网

都是血糖在“作怪”

出现上述情况,可能是你体内的血糖在作怪。进食过后,血糖会开始上升,一般进餐后半小时到一小时,血糖会达到高峰,所以会产生吃饱的感觉,当人处于空腹的状态下,血糖也处于最低位置,因此饥饿感比较强,进食的欲望强烈。SQM拜客生活常识网

可见,血糖水平与人们的食欲有很大关联,就好比食欲的开关。SQM拜客生活常识网

SQM拜客生活常识网

肚子吃撑,嘴巴还想吃,是胃口好?

并不是,无论是哪个阶段的年轻人,是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最终导致身体迅速发胖。出现这样的情况,可能是血糖上升缓慢造成的结果。SQM拜客生活常识网

血糖上升缓慢一般有3个原因SQM拜客生活常识网

1、进食过快SQM拜客生活常识网

如吃易消化的食物,粥、汤、汤泡饭等,这些食物往往可以囫囵下咽,很快就吃完了,腹部就很容易填满,但血糖上升速度明显没有达到对等的高度,所以就出现肚子吃饱了,嘴上还想吃的情况。SQM拜客生活常识网

2、囫囵吞枣SQM拜客生活常识网

很多人吃饭速度过快,食物没有经过充分咀嚼就咽了下去,导致糖类物质不容易释放出来,使得血糖上升速度缓慢。进食过快,腹部会容易饱,腹部填充速度超过血糖上升速度,在血糖没有达到相对水平的时候,肚子已经填满,就会出现肚子撑了而嘴上想再吃的情况。SQM拜客生活常识网

3、血糖异常SQM拜客生活常识网

越是老年人,越容易出现暴饮暴食的现象,根本不知道自己吃多少才会饱,尤其是遇到开胃的食物,就会难以控制出现饭吃不完的现象。SQM拜客生活常识网

除了上述情况,还有一种就是人喝多了之后,也容易吃撑,都有可能是血糖上升速度没有跟上食物填充速度。SQM拜客生活常识网

所以,当你吃到感觉差不多的时候赶紧歇一歇,不然胃会很难受,导致胃部撑大的同时,腹部脂肪堆积也会越来越多。SQM拜客生活常识网

SQM拜客生活常识网

知道七分饱的重要性,就要重视起来

1、放缓吃饭速度SQM拜客生活常识网

放慢吃饭节奏,延缓食物进入胃部的时间,给血糖回升制造机会,吃到一定程度歇一歇,若食欲不强就不要再吃了,防止出现吃饱了嘴巴还想再吃的现象。细嚼慢咽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吸收。SQM拜客生活常识网

2、尽可能不吃汤泡饭SQM拜客生活常识网

汤泡饭容易导致进食过快,米粒会变得坚硬,不利于消化吸收。SQM拜客生活常识网

3、选择高纤维、低脂肪的食物SQM拜客生活常识网

蔬菜、水果、粗杂粮,丰富的膳食纤维能够充实肠胃,少吃重口味食物或能量较高的食物。SQM拜客生活常识网

4、改变进餐顺序SQM拜客生活常识网

一般是肉、蔬菜、主食、汤、甜点或水果,这样不利于控糖,不容易产生饱腹感。建议先喝一小碗开胃汤,再吃蔬菜或水果,把胃填充一部分,上主食后吃肉类,能保证充足的膳食纤维,又避免油脂过重,保证均衡膳食。SQM拜客生活常识网

早午餐根据自己情况定,可吃八九分饱,晚餐一般建议七分饱。身体是自己的,关注自己的胃和嘴,才能更健康。SQM拜客生活常识网

相关阅读:

  • 医生推荐:60种养生茶功效大全,不妨对照看一下,你喝对了吗
  • 夏天“吃什么”?
  • 早上起床先喝杯温开水,等于喝细菌吗?
  • 夏天才有的“黄皮果”,其作用可不能小瞧,你知道怎么吃吗
  • 喝粥为什么不养胃?揭穿误区
  • 9种伤身饭,越吃越糟糕!想要身体好,;三餐养生经;不可少
  • 错误的吃饭方式让你的身体越吃越糟糕
  • 经常喝汤,易长结石?饭前喝汤好,还是饭后喝好?5个喝汤小问
  • 吃饭时喝水会稀释胃液?有关孩子喝水的5个误区
  • 有关健康养生的逻辑,您是不是也经常这样?
    • 网站地图 |
    • 声明: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做权威认证,如若验证其真实性,请咨询相关权威专业人士。